展望城市公交:公益、竞争、有序

|
乌鲁木齐市交通局长透露,市交通局即将调整城市交通规划。 |

|
正在驾驶中的小中巴。 | 城市公交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公益性是显而易见的,这要求参与经营的个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乌鲁木齐市交通局长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会把城市公交的公益性放在首位。
乌鲁木齐市公交公司许念尔处长向我们简单列举了他们所承担的社会义务:“普通乘客乘车1元/次,但学生乘车0·2元/次,市民使用公交IC卡乘车0·9元/次,老人和残疾人乘车我们不收钱。”“另外,公交公司还承担了其他社会义务:比如在建国50年大庆时候,我们就被征用了100辆车,为会议服务了1个月;团市委每年组织的植树活动、人大政协每年的会议我们都要免费派车;政府在遇到一些紧急特殊的情况时,也要求公交公司马上免费派车。”
谈到城市公交是否应该引入竞争的问题,公交公司一位同志自己的看法:“目前我们的线路已覆盖全市,引进其他资本之后,必然会导致线路重叠,比拼抢、压站现象不可避免。况且现有的线路基本上是公交公司培养出来的,在站点建设上我们多年来作了大量有形无形的投资。”
然而公用事业包括公交需要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学者张维迎曾将传统的公用事业比喻为“一个不在乎钱的雇员”,因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位学者称:“现在公用事业民营化是个世界潮流,因为民营化这个雇员在乎钱,可以形成激励机制,可以给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使政府减轻负担。”
在乌鲁木齐,有限的地方财力与城建的庞大投资需求形成矛盾,政府对公交行业的投入在逐年减少。受城市公用事业指令性价格形成机制、宏观经济调控和城市居民较低收入水平的约束,加之原料费、燃料、劳务成本上升过快和经营管理不善的影响,乌鲁木齐公交总公司不可避免地存在亏损运行的现象,每年更新车辆需要向银行大量借款。公交公司的一位同志说:“更新1辆车要20万,我们这点利润哪够啊!”
日前来自乌鲁木齐市交通局的消息说,现在已有三家民营公司在和公交公司谈判,准备参与公交公司49%的股份。这是乌鲁木齐市公交总公司首次引进民营资本,乌鲁木齐市民对此举期望很高。
“公交联系千万家”,这就决定了公交既要引入竞争,却又万万不能恶性竞争。以目前乌鲁木齐各条线路上的恶性竞争的局面来看,是一种各公交营运参与方、包括市民都受损失的局面。8月21日,又有公交车因为拉客引起纠纷,数十辆公交车被堵。
乌鲁木齐市交通局长说,为了让乌鲁木齐城市公交走上良性竞争的轨道,市交通局即将调整城市交通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线路、运力进行调整,按比例协调运量和运力,防止过度竞争。同时,学习上海、广州等地的办法,实行营运公司“末位淘汰制”。去年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已经和参加公交营运的公司签订了责任状,如果针对某一公司的投诉过多,就按责任状实行淘汰,将其驱逐出公交市场。
艾局长说,以前乌鲁木齐公交线路没有统一的管理,今后开辟线路必须审批。政府可以据此实行公交营运准入制度。让营运公司的数量减少,规模增大,管理水平提高。
小中巴:从个体到民营,终点变起点的选择
在城市公交发展过程中,尽管小中巴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小中巴越来越显示出“缺乏组织、力量分散、资金缺乏、管理落后”等致命的弱点。
现代城市交通已经跨越了“乘车难”的阶段,进而要求公交参营各方在服务品质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乌鲁木齐市交通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说,乌鲁木齐目前运力相对于客流量来说“过剩”。8路车的一位小中巴司机告诉记者:“在1年前,晚上20点以后可以串线跑,现在不让了。我们只允许逢单日跑车,而在94年10月份以前每天都给跑。”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乌鲁木齐1011辆个体中巴要改变目前过度竞争、微利经营的状况,只有组成具有相当规模、管理规范的民营公司才是出路。目前这种简单挂靠其他公司的组织方式很难让小中巴形成整体的竞争力。面对市民日渐强烈不满小中巴的声音,政府不会容忍目前这种无序竞争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
小中巴车司机李春说,他们也希望很好地组织起来,这样才有钱赚。他说:“我们承担的费用很高,养路费、挂靠费、绿化费、管理费、税等所有加在一起,每月要交900元,其中管理费每月90-100元。假如我们也象公交公司的车辆那样组织起来,我们这样每天工作16-7个小时,收入一定要比现在高得多。我们好多收入都内耗的了,顾客还不高兴。”
目前,国内民营资本进军公交行业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成都市市政公用局将6条公共汽车线路的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改变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被公认走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2002年2月安徽淮北市首开安徽民营资本参与公交事业之先河,公交3条线路的破旧大巴集体“下岗”,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的20台具有国内最先进电子线路的崭新豪华大客取而代之;今年8月,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宣称拿出现有的全部23条线路、500多台豪华公交车进行股权转让,转让比例高达60%,公交总公司将得到9000万元的发展资金,这也是外资、民资首次大规模渗入济南城市公用事业。
有关专家认为,乌鲁木齐目前还没有能同市公交总公司相抗衡的民营公交企业,个体中巴要想组成上规模、上层次的民营企业,要经历很大的“阵痛”,难度相当大,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