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更多内容:::
新华社伽师巴楚地震报道小组成员
报道小组
新疆分社副社长:王言彬
新疆分社采编室主任:王伯瑜

一线记者:
郭立 陈国安 高峰
王旻(摄影) 杨贵新(音像)

外出车队司机
杨景福 李涛

后方记者
李晓玲 赵春晖 罗晓光(摄影)
熊聪茹 王少杰

网络编辑
潘莹 王菲

夜访灾民帐房

作者:新华社记者王言彬、郭立、沙达提( 2003-03-05 10:46:16) 稿件来源:新疆频道原创新闻
新华网乌鲁木齐3月5日电 3月4日夜里11时许,记者在巴楚地震重灾区的琼库尔恰克乡村采访,路上巧遇阿不都热依木。

他骑着一辆摩托车,拖带着一辆装着小轮子的可移动售货车。他说原来在色力布亚镇做点小买卖,地震后打算回到本乡来经营。晚上路上人少车稀,他就趁着天黑把售货车搬运回家。

记者提出到他们家看看受灾的情况,他一口答应,慢慢地驾驶着他的长长的"搬运车"在前边带路。

我们从公路上拐下去,两边是灌木树丛,大约100米就到了位于五村的阿不都热依木的"家"。他的小女儿从摩托车上下来,蹦蹦跳跳地跑进一处帐房。

借着采访车的灯光,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感到吃惊:阿不都热依木的家已经在2月24日的地震中被重创,成了一片瓦砾。

走进他们临时搭建的帐房,屋子里空荡荡的。床上一位老人见我们进来,吃力地想从床上下来,但明显行动有些不便。记者赶紧趋前示意他不要下床。

老人名字叫沙力·肉孜,今年65岁。问起他们家在地震中的受灾情况,沙力老人神情很悲伤:"地震中一个儿媳妇和一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没了。孙子5岁,孙女才3岁。老伴和女儿也在地震中受了伤,现在还住在色力布亚镇的医院里治疗。"

记者一再安慰老人,然后问他灾后生活还有什么困难。老人脸上悲戚的神情有了转变,显得有些激动:"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救助实在很周到,地区、县里、乡里的领导都来看望、慰问,还送来了各种救灾物品,吃的、住的、穿的都有了。"他指着头顶的帐篷对记者说,蓬顶帆布就是政府救助的,价值3400元钱。在讲述这些灾后救助的情况时,没等翻译过来,我们就听明白了老人的心声,因为那话语间反复出现的"热合买提"(意为"感谢")和他的神色也感染了记者。说到动情处,老人几次擦眼泪。他最盼望的就是早日重建家园、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

问起春耕备耕的情况,老人说,种子、化肥、农机具都有了着落。家里没有的,乡政府和村集体都给解决了。今年他们家要种6亩棉花,种籽还是外地在灾后捐赠的良种。再过20天,他们家的6亩承包地就该播种了。

看到记者对老人的局促坐姿有些疑惑,沙力的小儿子热和曼江介绍说:"地震时他的腰被塌落的房顶砸伤了。本来想把他送到医院的,可是家里实在没有人照顾。我是推土机手,乡里安排我去将地震中遗留的危房推掉,以免余震中倒塌伤人,也给重建清障。这是大事,不能耽误。这样父亲就留在家中养伤。"

交谈中,记者得知,2月24日那天,本来是热合曼江结婚的大喜日子,家里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新人,没想到灾难瞬间降临,好端端的一个家转眼变成废墟。记者赶紧问新娘子家里在哪里,有没有受灾。热合曼江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她家的房子后墙塌掉了,幸运的是房顶没有塌落,他们家没有人伤亡。眼前都忙着救灾,婚礼只好推迟举行了。"

不过,热合曼江考虑得很周到,他和家里人商量,把他的未婚妻接过来帮着照顾父亲和住院的母亲、妹妹,料理家务,未婚妻也很高兴这样安排,这样可以让热合曼江安心为乡里的救灾工作服务。

时间已近夜半,我们和沙力老人一家告别,祝愿老人早日康复,也祝愿热合曼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走出帐房外,连日雨雪后放晴的夜空中繁星点点。虽然春寒料峭,但气象部门预报说,天气很快就会转暖,春耕春种大忙季节就要来了。

灾区的夜晚静悄悄,很多人家已进入了梦乡。偶有一两声牛羊的叫声,传得很远很远。回望沙力的家,热合曼江还在跟记者挥手告别。(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新华社新疆分社新闻信息中心技术部
热线:0991-8851079 8862576  传真:0991-8856110  电子信箱:admin@xj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