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的新疆伊犁河谷,雪多天冷。但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江苏省 数百名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忙碌的身影并没有因冷而止。时近年关,新华社采访组一行四人远赴伊犁,连续多日与援疆干部们一起工作、生活、学习,目睹了他们为伊犁发展奔波的身影,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感受到他们倾情倾力倾智为新疆发展稳定努力的情怀。

中央对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后,江苏省迅速派出工作组前往新疆进行对接,随后大量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离开家乡,西出阳关,进驻新疆。两年来,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的援疆干部们以解决受援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为重点,共实施了562个项目,援助资金达25.7亿元,其中75%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

>>详情

锡伯小区唱出“江苏味道”

锡伯小曲唱出“江苏味道”

元宝耸肩抖腕,厚实的身体前仰后合,而关小红和几个女伴则踩着节拍,扭着腰,用手指和胳膊在空中画出一个个美丽的弧线,同声唱起了小曲。

细细听下来,曲调是锡伯族的“汗都春”,可歌词似乎句句不离“江苏”。在远离长三角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堆齐牛录乡堆齐牛录村,大伙唱的小调怎么会满是“江苏味道”?>>详情

可克达拉真的变了模样

可克达拉真的变了模样

在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草原之夜》中,一句“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表达了男女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现实中的可克达拉不过是新疆伊犁河谷的一隅,偏远而荒凉,甚至缺少“传情的邮递员”。然而,记者今冬踏访后却有了不同印象:可克达拉真的变了模样。

可克达拉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4团,原本是一处毫不起眼的地方,因为《草原之夜》传唱开来,慕名而来的人为数不少。可是数年前,记者曾随团来此,一批带着美好憧憬而来的内地客人,看到歌声里的可克达拉既没有苍茫的草原,也没有浩瀚的沙海,失望地发出了“没看头”的抱怨。>>详情

“小花朵”飘香  新产业“求援”

“小花朵”飘香 新产业“求援”

地处我国西陲的新疆伊犁河谷,每年夏季,熏衣草花香四溢,也催热了观花游和香料业,出产的精油被游人带到四面八方。不过,“小花朵”在飘香万里之际,眼下却遭遇如何“做大”的难题。

严冬季节,记者驱车进入伊犁河谷,虽然花期已过,不少当地企业仍在加工生产,空气里花香隐隐。在一家名为"紫苏丽人"企业展厅里,常见的熏衣草花籽、精油、香包、香枕等占地不少,不过,超临界精油、天然芳香片、花蜡眼霜等新颖产品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详情

“老军垦”入住养老院

“老军垦”入住养老院

曾几何时,“老军垦老了,小军垦跑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最为头疼的事。因为条件太艰苦,处在“风头水尾”的团场难以拴心留人,职工退休后往往举家迁走。

时至今日,记者在地处伊犁河谷的新疆兵团第四师却看到相反的一幕:几十个已逾花甲之年的“老军垦”集体住在养老院。小活动室里,棋牌打得热热闹闹,带有山东、江苏口音的老人笑声朗朗;而多功能厅里,十几个老人在一名男士的带领下,投入地练习合唱,说不上有多动听,氛围却很热烈。>>详情

江苏医生缘何边陲“走读”

江苏医生缘何边陲“走读”

岁末年初,记者在新疆伊犁河谷踏雪而行,听到了江苏医生在此“走读”的故事,他们游历在不同医院坐诊。在依旧缺医少药的边陲,这种“走穴”式行医很受欢迎。

实际上,农牧民常常提到的“江苏医生”都是援疆医生,从2010年开始,先后有上百名江苏各地的医生千里迢迢来到伊犁河谷,按照对口支援的要求,他们分布在伊犁哈萨克州直和8县2市的各家医院,援疆时间在1年到3年不等。>>详情

边境医院“空港”求才

边境医院“空岗”求才

一踏入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区的新疆霍城县,就会被“霍城县江苏医院”的一幢幢建筑所吸引:门诊楼、住院部宽敞洁净,条件之好让人不敢相信这里是西部边陲。

然而,在感叹医院新旧变化的同时,霍城县江苏医院院长马小林即告诉记者,虽然医院条件大为改善,可眼下还有大量“空岗”,急需补充合适的医务人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