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走到村民身边,深入了解村民生活和乡村振兴建设,收获很多,感触颇深,更深感重任在肩。”4月14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40余名师生赴石人子沟街道葛家沟村开展成果展演、学习交流等农村建设调研活动。
此次活动以“我为乡村做设计”为主题,“乡村振兴”为调研目的,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师生们立足葛家沟村民俗风情、经济文化,通过设计赋能乡村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他们完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
据了解,葛家沟村位于观园路片区一公里处,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乌鲁木齐进出城东咽喉要道之地,葛家沟路是市区去石人子沟景区、东绕城必经之路。该村也是原生态、环境好、自然风景优美的村庄,坐拥4A级水墨天山徒步道和20余万亩草场,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农家乐有30余家,还有采摘园、美食一条街等,旅游业发展火爆。
葛家沟村第一书记申克东说:“此次活动,广大师生帮助我们发现特色、展现特色,积极引导村民在宅基地规划、农家乐、民宿建设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提升本村规划能力,打造乌鲁木齐独具风格的乡村旅游地和旅游产品。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各大高校的交流合作,切实在乡村振兴中做到文化赋能、高校赋能,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富民强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自3月初,在葛家沟村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学生们五次赴葛家沟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入户,加深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风俗习惯及建筑特色,并应用到学业课题设计中。小到一条巷子的改造,大到增加民宿、马场设计、庭院改造休闲娱乐设施等方面,大家一起学习、分享、整合,共同完成了对葛家沟村的整体改造和建设。这些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目前正在进一步协作沟通中。
“很有幸能参加这次乡村调研,让我学以致用,让我以后的设计学习之路更加地‘接地气’,同时也将给我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提供很多素材与思路,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课程,让我收获颇丰。我们小组设计的建筑展板最大的特色是民族元素。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毡房、马匹很有地域特色。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个马场,可以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旅游文化特色,从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蔡裕涵说。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文浩说:“此次调研把高校所能与乡村所需相结合,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通过将校内课堂走向社会实践课堂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教学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强高校与乡村基层组织帮扶联盟建设,使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成为提振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有益之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国情教育的大平台,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探索可行的实践教学路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对接乡村实际需要,密切联系实际,开展能够落地的实践项目,发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