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富蕴:坚持民生为要,多层次“聚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作者: 傅轩    来源: 富蕴县委宣传部    日期: 2022-10-29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开展以来,富蕴县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县域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着眼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县上下形成了“一条线落实、一盘棋推动”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高站位,“五大主体”推动有力有效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启动以来,富蕴县重点坚持强化以党委、政府、群团、社会、公众为主的“五大主体”引领力。充分发挥各方主体内生动力,横向构建起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好善治指挥链,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加强党委领导。确定县委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班子成员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责任,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组会议,深入讨论、反复研究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制定下发配套方案、工作机制120余个,绘制63张“社会治理工作思维导图”,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切实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二是压实政府责任。制定可量化、可评价的年度社会治理阶段性目标,以规范促提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品牌化”,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群团助推。健全阵地建设、项目筹划、资源使用、力量调配,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明确工会、共青团、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团结带领社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群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四是增进社会协同。把社会组织作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素质。大力宣传“额河义警”“老杨说事点”等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推进社会治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社会组织的热情。

  五是发动公众参与。统筹发挥市域各类协商渠道作用,建立动员城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健全完善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互补充、常态化动员和应急性动员相互结合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激发各组群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抓重点,“五大风险”防范治标治本

  富蕴县坚持分类施策,在防范化解不同风险中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和问题解决办法。聚焦“社会”领域,着力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不外溢不扩散,让市域成为各大风险的“终结地”。

  一是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工作,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工作。严密防范重点领域渗透,多渠道、多层次拓展情报来源,全面开展应对反制,严防暴力恐怖风险与政治安全风险叠加共振。

  二是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坚持情报主导、专群结合,落实定期机制,采取“问题+推送+整改+反馈”工作模式,形成闭合链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三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践行“枫桥经验”,创新“望闻问切”走访入户工作法在全区推广。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与110接处警衔接工作办法》,完善“1336”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调处。打造“库兰调解室”、赵建波调解室、老杨说事点等10余个特色品牌调解室,做到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坚决防止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

  四是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和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聘请第三方机构安全专家对重点行业领域实施“把脉问诊”,诊断500余家次,建立病情台账3824个。完善全县城乡基层重大灾害快速响应、社会冲突风险防范、安全事故有效应对等12个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51次。建成安全体验馆、民爆物品监控中心,“三违”发生率同比下降33.8%,实现危爆物品连续16年“零流失、零事故”的管理目标。投入2.2亿元推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行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五是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做好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工作,健全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协调处置联动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力量建设,采取“人工+软件”全时段巡查,日均巡查数据量1万余条,妥善处置各类敏感热点舆情。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整改台账,定期研判网络舆情风险,持续跟踪问效,防止负面网络舆情发酵,确保属地网络绝对安全。

  聚合力,“五治融合”模式便民惠民

  富蕴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行政治强引领、自治增活力、法治做保障、德治润人心、智治为支撑“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奋力书写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富蕴答卷。

  一是以“政治”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注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大力推进两新组织“提质扩面”行动,搭建“党建联盟”“五社联动”等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组织化平台,建立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和双向认领机制。推行干部包村联户“三包六联”工作机制,771名干部下沉到村(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依托可可托海干部学院、新时代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等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常态化组织 4760余名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接受党性锻炼,督促党员干部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以“法治”做保障,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依法重大行政决策工作,全县43个党政机关10个乡(镇)聘请法律顾问。实施“法润乡村”工程,培养村级“法律明白人”430名,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基层行”“法治进万家”等活动12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6万余人次。打造可可托海“枫桥式+旅游巡回法庭”,建设立法联系点,畅通联系民意“直通车”,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是以“德治”润人心,树立基层治理新风尚。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上网下”传播平台,构建“一中心+两微平台”的传播矩阵,开展“文明底色·富蕴”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打造“马丁别克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冬不拉弹唱理论宣讲队”等特色队伍20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家风馆”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系列活动,切实以良好的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把优良家风家训文化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是以“自治”增活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发挥“社区大党委”资源统筹和职能作用,实行“社区派单、部门接单”“一书四单”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等各类问题2万余件。深化“四议两公开”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农牧民积分制管理办法”,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热情,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探索创新“红色物业”“老班长工作站”“额河义警”等自治组织,构建以村(社区)为核心、多方资源配合的“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

  五是以“智治”为支撑,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加快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新特征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强“9+X平台”综治信息系统应用,切实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能力。按照“生产生活”全方位、“24小时”全天候、“上下联动”一体化的标准推动“智安”小区建设,通过智慧物业等APP、小程序,实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线上支付水电暖及物业费用。整合基层服务资源,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等改革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便民举措,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8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