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访《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主编、兵团民协主席薛洁

日期:2015-11-06 主持人:张艺馨
  • 【11:18:04】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新华网新疆频道和兵团网联合推出的嘉宾访谈。在兵团领导和中国民协的关怀支持下,《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在今年5月份正式跟广大朋友见面了,这本文学集成一经推出也受到了广大朋友的支持和关注。今天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了这本反映兵团历史文化的民间故事集的主编、兵团民协主席、石河子大学的教授薛洁作客节目,和大家一起聊聊这本反映兵团故事、屯垦文化的特殊民间文学集。薛主席您好。
  • 【11:18:46】

    薛洁

    您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薛洁,是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也是承担这部国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新疆兵团卷主编。我的本职工作是石河子大学教授。
  • 【11:19:15】

    主持人

    也非常欢迎薛主席。首先还是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主要讲的都有哪些文学作品?
  • 【11:20:06】

    薛洁

    这套《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包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兵团卷、中国歌谣集成兵团卷和中国谚语集成兵团卷,这三套集成是兵团所辖各个师、垦区、农牧团场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共同向用的民间文学集锦。主要是解放军进疆部队传入的革命故事、战斗歌谣,以及兵团各族军垦儿女在屯垦戍边生活中集体创作、传承的军垦故事歌谣和五湖四海从原籍带来的民间文学,在本地的生根结果和新疆兵团各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主要是想表明我们的编纂初衷和一些目的,就是要凸显兵团民间文学特色和主体文化精神。
  • 【11:20:21】

    主持人

    这本民间文学集所收入的作品是兵团儿女口口相传的一些来自民间的经典作品。
  • 【11:20:41】

    薛洁

    对,是反映屯垦戍边生活,由军垦战士集体创作、集体传承、集体享用的精神食粮。
  • 【11:20:51】

    主持人

    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要出版这样的一部民间文学集呢?
  • 【11:21:44】

    薛洁

    这个时间很长了,主要是有两个具备,一个是具备基础,一个是机遇。我们先说一下基础,这是国家大环境、大背景,80年代中后期,全国开展了民间文学普查,1992-1993年期间先后陆陆续续出版了各师卷本,有的还有团卷本,这为我们这套集成的编纂、出版积累了雄厚的基础资料。一个是机遇,在国家大的文化建设中,特别是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民间文学作为非遗保护的第一个大类,居于首位。紧接着2005年3月,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成立,当时陈平主席和我还有几位认为编纂国家级兵团民间文学又是一个契机,所以就把它纳入兵团民协的议事日程上。
    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始了这项工作的准备。当时由于是资金缺口太大等种种原因,时断时续。直到今日才完稿和读者见面,真真是十年磨一剑。全国各省卷本全部出版结束,兵团作为一个计划单列单位一直没有出,在会上领导认为兵团民间文学的编纂出版这是全国民间文学省卷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达成了共识,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契机,就决定由兵团民协、石河子大学文联、石河子大学屯垦戍边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正式启动了这项工作。
  • 【11:23:11】

    主持人

    这项工作也是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做法,对吗?
  • 【11:23:29】

    薛洁

    对。
  • 【11:23:44】

    主持人

    您刚才也说了,我们这本文学集从最初的构想到今天跟广大读者见面,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吧。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 【11:26:47】

    薛洁

    这套集成在首发式上给我印象最深得是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说到,文艺和生活、文艺和人民,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为人民服务,非常肯定地说我们这三套集成是最接地气的。自治区民协马雄福主席是中国民协副主席、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说,从80年代中后期全国开始民间文学普查,到现在兵团民间文学集成的编纂出版,可谓三十年磨一剑,的确很不容易,尽力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遇到的困难的确实很多,首先是收集资料,困难是相当大的,扫描录入的工作量非常大,全是带着我们的研究生来工作。有的是油印本,有的是手写本,找资料的难度非常大,要亲自去找特别有代表性的讲述者、采录者,比如许金石、刘海先生,我们都是亲自找到了他们。有的师没有师卷本,这是最大的难处。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学搜集整理非遗保护十师原文联主席杜元铎先生,十师的民间故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版,从2007年开始他又从事十师非遗保护资料搜集整理,并且申报了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杜元铎先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很多文化品牌在十师立了起来。比如《成吉思汗在北屯》《屯垦英烈传说》等等,但是2010年1月他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后来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得到了他夫人的大力支持,还有当时他的助手陈秀英、小田大力配合我们。现在卷本搜集来的十师民间歌谣好多是杜元铎打下的基础,还有钟通乐生。为了查遗补缺,确实要付出很多的劳动。但有些是自己不能够逾越的困难,文联李光武主席直接领导,还有大学的主管领导,以及兵团屯垦研究中心的领导,最后我们没有经费了,中国民协直接给了资助。兵团出版社觉得这样宏大篇幅,一个书号三套书不能足以表达这样宏大的文化工程,还是希望一书一号。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经费,为此我们找到了大学领导,领导大力支持我们,立即给我们拨了四万元,把我们后面的难关攻破了。所以这套集成没有各方领导的支持,为我们排忧解难,这项工作可能就做不下去。
    按照国家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体例类别是统一要求的,既要按照国家统一突出它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同时还要按兵团军垦特色,希望单设类别,这个也要经过中国民协专家认可。通过协商,单设类别就设了古屯垦传说,古屯垦戍边历史歌,谚语有风土谚语,专设军垦谚语,这在全国卷本里这是没有的。中国民协编审专家同意专设这样的类别,层次分明,在编撰体例类别上既重视传统,又突出了特色,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点。
    我们看了很多省卷本,兵团的地名很多都是双重的,所以兵团的地名、垦区、团场落款在原来师团卷本里都不一致,我们要把它整个一致起来,可想工作量非常大,要一一的校对整理。按照国家省卷本的要求,故事歌谣每一篇的篇名要注明是哪一个地方的,这个我们就犯难了。比如在军垦故事、军垦歌谣的篇名下写沙湾县是不合适的,我们和新疆卷本既有一致,还要有所区别。比如一四三团和沙湾县相邻,一四三团的故事歌谣不能写沙湾县,写一四三团是部队番号,它不像地名。这是专业上的难点,为此我们到文联专门靠审稿会,在会上我专门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了文联领导的指导。我们既要和全国各省保持一致,还要标出流传地区的地名。80年代末90年代初采集收录的就写当时的时间和地名,比如当时的地名写的是农八师135团,我们还是尊重农八师一三五团或者是一三六团的地名。但是在片名下写流传地区,就不能再写农八师了,因为写第几师不能反映出地名了,最后我们写到了垦区,哪个团场属于哪个垦区,我们查了大量的资料。比如下野地垦区,车排子垦区,我们一一的电话落实,尽量做到准确。比如说第七师车排子垦区,再下面就是采录于哪一年,这样就吻合了。这也是兵团特色吧。
    总的来说,从李主席、秦副主席接过军令状,师生齐心协力,我们放弃了许许多多的节假日,克服经费缺、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等困难,甚至有的都是无法逾越的困难,直接的请示领导,不管是文联领导,还是大学领导都出面解决,各级领导从各方面给我们解决,我们才呈现出了这样的成果。
    我认为自己的感受是辛苦并快乐着,乐此不疲。
  • 【11:27:04】

    主持人

    兵团民协也是主编之一,是主要出版之一,在中间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您简单介绍一下兵团民协主要是什么样的组织呢?作为民协的主席,您平常日常工作都有哪些呢?
  • 【11:28:11】

    薛洁

    兵团民协是2005年3月25日正式成立的,兵团文联的团体会员之一。兵团民协是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家园,在兵团民协的这位聚集了许多各个师团、高校等机构的民间文艺大家,还有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间文化艺术、非遗保护等相关学科方面的教学研究人员。兵团民协自成立以来,在兵团文联的直接领导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为民间文化艺术是最接地气的,所以一定到“贴近”,致力于组织、规划、指导兵团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考察、采录、保护传承,以及发现培育和扶持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开展各师团各级民间文化艺术的展览、展示、展演等等交流活动。兵团民协现在有会员200多人,其中中国民协会员34人,各师民协、大学民协是兵团民协的团体会员。
    近一两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果大学举办非遗展,各师举办民间文艺展,配合中国民协大的活动,组织一师、六师、八师、九师参加中国民协举办的2015年社火艺术节和民俗表演,这为我们以后参加全国性的民间文艺活动打下了一个基础。另外民间艺术大家杨晓平创作的《军垦情》曾经获得第九届山花奖,这是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李永梅的《兵团女兵》获得全国剪纸展金奖,这两位在2014年获得了兵团绿洲文艺奖。2014年套彩烙画画《胡杨情系列》——中国梦·兵团梦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精品奖、山花入围奖,再就是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新疆兵团卷三套集成的出版。
  • 【11:31:20】

    主持人

    从您的讲述可以看出来,兵团民协是人才济济。
  • 【11:32:36】

    薛洁

    我们主要的课题有塔里木大学教授、兵团民协副主席廖肇羽主持了文化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塔里木非遗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构建与应用》,这也是我们民协的科研项目之一。还有去年我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屯垦社会民俗文化研究》,以及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兵团军垦特色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教育示范》,这些项目的开展对兵团民间文艺非遗保护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将会有一个新的探索和研究,为兵团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具有很高的价值。
  • 【11:34:08】

    主持人

    可以看出来兵团民协一直是致力于传承兵团民间文学作品。《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主要是反映兵团的传说、故事、谚语、歌谣,这里有一个问题,您觉得兵团文学的根源是在哪里?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 【11:34:22】

    薛洁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也是我与许多专家同仁最为关注,这些年来致力于学习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在编纂三套集成出版的前言中,第一个核心的观点提出古屯垦传说故事歌谣,它是兵团民间文学的传承根脉。
  • 【11:34:32】

    主持人

    这个古屯垦歌谣是从什么时候?
  • 【11:35:24】

    薛洁

    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新疆屯垦史。从西汉开始,留下了大量的古屯垦传说故事,比如说《汉朝公主在西域》《酒泉的传说》《唐王城的来历》《成吉思汗山的传说》《左宗棠在哈密的传说》等这些为建国以来兵团民间文学古屯垦传说故事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 【11:35:34】

    主持人

    也就是说在这本文学集当中,我们可以从最古老的古屯垦歌谣开始了解兵团,对吗?
  • 【11:35:51】

    薛洁

    对。我们收录了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新疆各地州县志书、简史等渠道各个时代留下的传说故事歌谣,我们都有涉猎,并且在三套集成里也做了著,说明古代屯垦传说故事是真正兵团民间文学的传承根脉。
  • 【11:36:03】

    主持人

    说了兵团民间文学的传承根脉,还有一个问题也特别想让您在这里解答一下。兵团的民间文学跟广大普通民间传说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亮点和吸引人的地方都有哪些呢?
  • 【11:36:55】

    薛洁

    这确实也存在着很大的特点,恰恰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当我们把第一稿呈现给文化部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中心,特别是中国民协的领导专家审阅的时候,他们非常肯定。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恰恰是现在仅存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兵团民间文学。跟全国民间文学相比,它最大的共同点是口耳相传,口头传承,有集体性、传承性、稳定性的特征,更重要的还有军垦性,部队的整体性,以及新疆多民族地区,兵团融入到多民族地区多元交流性,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 【11:37:05】

    主持人

    这是其他省份所没有的。
  • 【11:37:56】

    薛洁

    特别是军垦特色,这是全国唯一的,这也是兵团民间文学最大的特点和亮点,集中地反映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生活。它的社会生活面特别的广,内容是兵团人、军垦人最熟知最关切的事物,与军垦人的思想、道德、生活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它的形式也是军垦人喜闻乐见的,和部队的生活相关联,并且以一种积极向上,也是最接地气的作品。我认为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 【11:38:09】

    主持人

    兵团的民间文学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了,最大的特色就是军垦文化,您觉得兵团民间文学的创作活跃期是在什么阶段?这个活跃期是不是也是反映军垦开垦的活跃期呢?
  • 【11:38:27】

    薛洁

    创作活跃期最主要是50年代初就开始“五兵”活动,当时部队为了使战士们真正的能够安下心扎根边疆,鼓舞士气,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新疆军区政治部作出一个决定,从基层连队起建连队俱乐部,开展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兵舞兵、兵画兵。
  • 【11:38:36】

    主持人

    当时是创作的活跃期。
  • 【11:38:44】

    薛洁

    可以说是兵团文化建设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 【11:38:56】

    主持人

    在当时创作的活跃期当中,主要是采取哪些形式?
  • 【11:39:36】

    薛洁

    新疆军区政治部号召全军在基层连队开展舞兵活动,形式是小型多样的,群众性的,业余性的活动。像快板书、顺口溜、歌舞、地头画、田间地头的演出等,他们演出的各种节目都是身边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小故事,比如在拉犁,拖拉机犁地等等都能反映到舞兵作品里。那个时候人人都是舞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是演员,又是歌唱者。这个大规模的舞兵活动在部队的开展的确是为兵团的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建国以来的一个活跃期。
    还有一个活跃期是80年代中后期全国开展的民间文学普查,以及搜集整理最后编纂出版,在兵团各师团卷本,当时是自治区文联、自治区民协、兵团共同做这件事情。我大概搜集到53册各师卷本和团卷本。
  • 【11:39:49】

    主持人

    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您在搜集整理的过程当中,也听到了很多军垦战士开荒的感人故事吧,有没有特别感人印象深刻的民间文学歌谣、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 【11:42:13】

    薛洁

    舞兵活动的开展,的确反映了如火如荼的军垦生活,军垦生活就是军垦战士集体创作的沃土和源泉,集体创作了大量的军垦故事和歌谣。比如地窝子系列的歌谣,各个师都有。其中有一首是“地窝子真漂亮,冬天暖夏天凉,见了老婆喊大娘…”一下子把地窝子的优缺点都说了出来,是军垦人自己亲手创建的地窝子,它最大的优点的确是冬天暖夏中凉。
  • 【11:42:24】

    主持人

    可以看出老一辈军垦人苦中作乐的感受。
  • 【11:43:58】

    薛洁

    这个地窝子系列歌谣是在兵团各个团场广泛的流传。还有《黄棉袄》,“黄棉袄我的宝,五冬六夏离不了披在身上挡风寒,脱下棉袄隔湿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兵团人才有了栖身之地,由此拉开了军垦第一犁。

    我感触特别大的是八师宣传部给我提供了十个一的军垦故事,作为2014年群众路线教育,把十个一的军垦故事在军垦博物馆广泛的演讲传播开来。八师宣传部何部长经过常委的同意,给我提供了这些故事。十个一军垦故事,我认为军垦官兵始终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屯垦戍边、鏖战荒原的生活,始终坚持着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我是哨兵,家是哨所,祖国是家,家就是祖国的家国一体的理想理念。军垦歌是军垦特色里最突出的一部分,表现了军垦战士可歌可泣的创业岁月,以及他们乐观豁达的军人品格。我们缅怀活着屯垦守边关,死了还要看国门的老一辈军垦战士,传承着边境线上种庄稼,界河边上喂牛羊,时代生活在塞外的屯垦戍边的情怀。

  • 【11:44:27】

    主持人

    其实是通过琅琅上口的歌谣和故事中看出老一辈军垦人乐观向上,扎根边疆的坚定的情怀。
  • 【11:44:33】

    薛洁

    对。
  • 【11:44:46】

    主持人

    说了军垦故事和歌谣,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兵团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当中,收录哪些关于各民族间交流交融的故事和歌谣呢?
  • 【11:45:32】

    薛洁

    有的。兵团初建在天山南北,就是形成了插花式、嵌入式的的居住格局,和各民族的交流频繁是自然而然的。兵团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频繁的交往,以及相互吸收、相互影响,这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出来。
    对我们影响最深刻的,比如说有汉族人物故事在少数民族中的流传,卷本里还有很多的故事,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互为讲述的。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卷本里下面做了脚注的,这个故事是某某维吾尔族讲述者用汉语讲述,还有的是少数民族用汉语记录等等。
  • 【11:45:45】

    主持人

    其实里面有很多故事和歌谣都是少数民族朋友讲述出来的。
  • 【11:46:21】

    薛洁

    薛洁:是的。比如石河子机床厂一位维吾尔族讲述家吾甫尔江,他的汉语非常流利,他讲的阿凡提系列故事都是用汉语讲述的,也有汉族讲述维吾尔族传说故事的,比如说《沙漠的传说》《真正的爱情》等,还有维吾尔族用汉语讲述的阿凡提系列故事。
  • 【11:46:34】

    主持人

    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兵地互融的和谐关系。
  • 【11:47:58】

    薛洁

    反映民族团结的故事和歌谣也是比比皆是。有一首歌谣大概的意思是“民族团结最重要,兵地团结最重要……”等。还有一些歌谣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还比如“十三个民族十三朵花,各族人民是一家”等等。
  • 【11:48:07】

    主持人

    您觉得民间文学集对于传承兵团精神,传播兵团文化来说,都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 【11:52:32】

    薛洁

    我们承担了国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本身它就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填补了国家级省卷本兵团军的空白,它纳入了国家为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将来三套集成要进入到非遗数据库兵团分库。
    兵团民间文学是兵团民间文化艺术、兵团文学艺术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主要因为它是军垦战士集体创作、口耳相传、共同享用的精神文化产品,是世代相传的。我们用兵团故事和歌谣、谚语宣传了兵团人、兵团精神,产生了影响。比如兵团文联主席讲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已经跟兵团文联李主席联系,将三套集成来改变宣传搬到银屏舞台。可以说三套集成为全国宣传兵团军垦文化提供了母本。这三套集成的编撰出版也是兵团60多年来的文化成果,也是兵团文联作为“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文化工程。这三套集成记录着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生活场景、工作经验和情感追求,饱含着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兵团人把兵团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人民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力量之源。目前鉴于老一辈军垦人大多耄耋之年,很多已经离开人世的现状,所以老一辈军垦官兵留下来的民间文学保护和抢救弥足的珍贵。今年是自治区成立60年,记录60年来兵团军垦战士、职工群众屯垦戍边的鲜活历史,为抢救和保护传承兵团民间文学类的非遗文化遗产,为兵团文艺的精品工程,也是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兵团文化建设,我们想呈现提供一个资料基础,最关键是屯垦戍边教育的范本,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我们认为有责任把这部分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出版,要把屯垦戍边事业流传下来的故事歌谣谚语载入史册,传播教育激励后人。
  • 【11:52:50】

    主持人

    这不仅仅是真是的反映了兵团人的生活,同样也是兵团人一部宝贵的精神财富。
  • 【11:52:58】

    薛洁

    是的。
  • 【11:53:15】

    主持人

    未来兵团民协在继续传播兵团精神、传播兵团文化方面,打算做哪些工作,有哪些计划?
  • 【11:55:11】

    薛洁

    从兵团文联李光武主席手中接过军令状,也就是承担三套集成的编撰工作,连兵团文联领导担心这样一项浩繁巨大的文化工作能不能坚持到底,能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我们既然接了军令状,其实心理还是沉甸甸的,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来说,还是有限的。但是我自己是军垦第二代,父母是1952年兰州军区军调进疆的。我师从于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泰斗钟敬文教授,专心的研习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那时候钟老能够收我作为他的访问学者和研究生,就是希望我学成之后为新疆,为兵团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潜心的教学和研究。这么多年来,我坚持坚守这块阵地,从事教学研究,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从头至尾,兵团文联领导非常支持,之所以能够把这项工作能够交给我们,相信我们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
  • 【11:55:26】

    主持人

    对于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 【12:01:41】

    薛洁

    对,把压力变动力。但是我相信,领导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认准的事情只要坚持,依靠组织,组织会想尽一切办法协助解决,比如一次次的审稿把关。中国民协的三位编审专家,他们按照全国的编审要求来要求我们,既然是国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应该是要和全国保持一致的,另外还要凸显我们的军垦特色。经过反复的协商,他们看了我们的作品也很感动,把古屯垦传说列入到传说的一类,这是不容易的,因为按照国家的大类分这是没有的。在故事里专门列了军垦故事,这也是很教育人和感染人的,还有军垦歌谣。
    我们遇到困难,只要是依靠组织,还有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智力方面的支持,只要耕耘,齐心协力,坚韧执着,我相信终归会有收获的。通过我们团队的亲身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只要有时间有经费,就去师团了解民间文艺,搜集民间文学,传播民间文化。兵团14个师176个农牧团场全部走完也不可能,有的师80年代后期搜集了民间文学,但由于经费等种种原因没有出版,就连内部刊印都没有,我们除了在图书馆查阅师团志书以及简史之外,比如十师、十二师、十三师都没有出版过,我们就和这些师的文联主席反复的联系,我们亲自到这些师里,为了差遗补缺,尽量不要留下以师这么大的民间文学的空白。
    当时从事民间文学普查的老一代人早已退休,新任领导又不太了解这个情况,所以也通过他们的支持征集到一些师的民间文学。
  • 【12:02:17】

    主持人

    未来我们兵团民协还会继续坚定的立志于创造兵团文学文化,对吗?
  • 【12:03:45】

    薛洁

    对,还会继续。虽然这三套集成编撰出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中国民协给予肯定的,这也是文化部完全肯定的。中国民协副主席、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马雄福主席也是肯定了这个工作。这个基础是几代军垦人心血的结晶,屯垦戍边琅琅上口、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品,我们归纳出版,领导们也肯定了我们的成绩和影响。这个虽然是句号,但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下一步工作以此起点来做更多的工作。
    兵团民协下一步计划文联李光武主席给我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也希望我能表达出来,兵团党委领导郭永辉常委希望兵团文联系统能够把昆仑神话集、兵团故事编出来作为兵团文化的精品工程,要我们主动的承担兵团民协的工作。所以兵团民协是责无旁贷,主动的争取承担这样一项新的工程。
  • 【12:03:56】

    主持人

    也可以看出您的干劲十足。
  • 【12:04:23】

    薛洁

    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没有兵团文联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中国民协的支持和帮助,没有石河子大学领导各方面的支持,没有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班子,没有兵团民协领导的专业指导,没有和讲述者、采录者的亲切交谈,他们给我提供一手资料,可以说也没有这三套集成成果的呈现。
  • 【12:04:47】

    主持人

    三套集成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
  • 【12:07:31】

    薛洁

    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就是兵团军垦故事精品和昆仑神话集,我们继续做下去。我们对国家命名的兵团具有五个民间艺术之乡还要重点的采访、调研,以点带面推动兵团民间文艺的发展。兵团民协责无旁贷的继续采录兵团民间文学,特别是我刚才提到的十个一军垦故事,这个故事已经在军垦博物馆里讲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想继续把十个一的军垦故事系列的师团包括连队做下去,出版兵团民间文学的精品赏析。
    民间文艺对兵团民间艺术精品出一个集粹,有条件的话与其他的协会包括影视家协会、曲艺家协会能够合作,将兵团民间文化艺术纳入精品工程,能够搬上舞台荧屏展馆等等,还有国家的非遗保护的数据库。
    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宣传教育,主要还是想在兵团青少年中作为屯垦戍边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 【12:08:01】

    主持人

    您的计划也非常的详尽。也非常感谢接受我们本次的采访,在这里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 【12:08:29】

    薛洁

    谢谢,也祝你们工作顺利,感谢新华网、兵团网重视兵团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出版,专门举行了这样的访谈,在这里表达我们编撰的初衷和目的意义,也为今后的工作开展给我们搭建了新的平台,谢谢。
  • 【12:08:55】

    主持人

    在这里也要呼吁广大的网民朋友关注《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兵团的民间文学,对传承兵团精神,发扬兵团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感谢大家收看本期访谈,我们下期再见!
  • 【12:09:08】

    薛洁

    谢谢。

访谈直播

薛洁

薛洁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新疆兵团卷》主编、兵团民协主席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