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访和硕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曼玲

日期:2014-12-15 10:00 主持人:杨柳
  • 【16:53:48】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点击新华网、兵团网联合访谈。我现在是在巴州的和硕县,今天作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和硕县宣传部部长牛曼玲,牛部长您好。
  • 【16:54:17】

    牛曼玲

    您好。
  • 【16:54:25】

    主持人

    跟我们的网友朋友打声招呼吧。
  • 【16:54:33】

    牛曼玲

    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 【16:54:41】

    主持人

    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和硕县的基本情况好吗?

     

  • 【16:54:58】

    牛曼玲

    好的。我们和硕县是北邻博斯腾湖,是位于天山南麓,总的面积是1.29万平方公里。我们和硕县是通往南疆的第一站,是我们巴州的东大门,就是最东边的大门。和硕县下辖五乡两镇,总人口7.5万人。在总人口里面,少数民族人口占到46%,就是将近一半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民族有汉、回、维、蒙,少数民族当中,维吾尔族占到24%。和硕县主要还是农业大县,在农业种植方面,主要是以红色种植为主。比如说我们的酿酒葡萄。
  • 【16:55:06】

    主持人

    这个是非常有名的。
  • 【16:55:20】

    牛曼玲

    对,我们和硕县的红酒是非常好喝的,品质非常好。就因为我们这个地方非常适合于种优质的酿酒葡萄。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万亩,在全疆来说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县。
  • 【16:55:31】

    主持人

    确实是。
  • 【16:55:39】

    牛曼玲

    我们的红色种植还有工业番茄和色素辣椒,您可能来的路上都看到了。
  • 【16:55:46】

    主持人

    对,我们都看到了。
  • 【16:56:03】

    牛曼玲

    晾的都是红辣椒,红辣椒的品质也相当好。而且工业番茄的品质也相当好,工业番茄酱和辣椒酱相当一部分都出口到西亚一些地区。在我们的种植当中,还有棉花,棉花的面积不是很大。在企业这块,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但是大理石是我们和硕县的一大特色。我们这蕴含着丰富的大理石的矿藏资源,就是和硕红,以和硕红为代表的,它有十几个色系的大理石品种,大理石的品质也相当好。
  • 【16:56:18】

    牛曼玲

    那么其他的企业,除了石材加工之外,其他的企业还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就是番茄、辣椒等。近两年,围绕酿酒葡萄产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5家酒庄,已建成的有9家酒庄,6家酒庄正在建。我们的酒是品质相当好的,芳香、瑞丰这两个酒庄的酒有好几款酒都得过国家的甚至是国际上的一些奖项。酒的品质非常好。
  • 【16:56:27】

    牛曼玲

    和硕县在巴州虽然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但我们这个地方民风淳朴,民族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一点,无论是城镇的居民也好,还是农村的各族村民也好,老百姓也好,相处的都非常融洽。
  • 【16:56:43】

    主持人

    据我了解,今天是在曲会乡正在举办文化大巴扎,能不能就这个文化大巴扎给我们的网友朋友介绍一下我们文化的情况吧。
  • 【16:56:54】

    牛曼玲

    是这样的,文化大巴扎也是今年推出的一项新的文化服务活动。我们以往的文化下乡活动都比较单一,就是单方面的,就是我演你看,我唱你听。我们的老百姓看着觉得好心都是单方面的灌输,他自己参与不进来,我们也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演完就完了,每次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演完就完了。
  • 【16:57:26】

    牛曼玲

    今年按照自治区“去极端化”的宣传教育的要求,我们感觉到怎么样能把宣传的文化活动做到人心里去,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真正参与进来,就是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文化活动,引导老百姓远离极端化思想的影响,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现代生活中来。我们想通过文化作为切入口,这是最恰当不过,也是最便捷不过的。因为每年下乡至少都是80场次,但是每年都在商业巴扎上演。我们感觉到效果不好。
  • 【16:57:28】

    牛曼玲

    所以我们想,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就从县上确定的几个重点村,就是情况稍微复杂一点的村,先把这个文化大巴扎搞起来。文化大巴扎最初提出来,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活动中能让老百姓像赶巴扎一样,心甘情愿地,高高兴兴地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
  • 【16:57:37】

    主持人

    我们这块具体是怎么做的?
  • 【16:57:57】

    牛曼玲

    我们一改以往单纯的唱、跳的文化服务形式,我们想通过拍全家福,通过拍家庭小电影来拉近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在乌什塔拉乡的一个村,我们选了几户,刚开始都不愿意参加。然后我们做工作选了七户,入户的有电视台的记者,包括宣传部的拍照的人员到他家里给他拍全家福,把全家人都叫在一起,拍全家福,然后是拍家庭小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大家就很自然地给我们讲很多情况,我们也就了解到很多的情况。等于说在拍摄的过程中就交心了。
  • 【16:58:09】

    牛曼玲

    拍完了以后,我们把全家福制作成小相册,每家至少都15张以上的照片,把大的全家福做一个相框,让它能挂在墙上。然后再做一个家庭小电影的光盘,每家按照照片,我们再给这个家庭设计一个展板。做好以后,我们打算每个村每周都至少搞这样一个大巴扎。在大巴扎上,把全家福展示出来。因为每次我们拍全家福的时候,选的时候各民族都选了,如果这个村维吾尔族群众多一点,就多选两户维吾尔族家庭,但其他民族也都会顾忌到,每个民族都有。我们在搞这个活动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全家福,就是各民族在一起去领全家福,特别好看。
  • 【16:58:19】

    牛曼玲

    老百姓也特别高兴,他可以看到,他到文化大巴扎上一看,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全家福,大的展板放在那里,他们就特别愿意参与。就拿这个责村(同音)来说,责村(同音)第一次搞文化大巴扎的时候,前面七家都是动员的,动员才参加的。结果到第一次搞文化大巴扎的时候,不到一个小时,就有17家主动报名。
  • 【16:58:27】

    主持人

    影响还是很大的。
  • 【16:58:38】

    牛曼玲

    对,他愿意参与进来。而且我觉得,最让我们欣慰的是什么呢?这个村子以前民族之间相互不太来往,有些非常保守,小姑娘小媳妇穿的都是灰蒙蒙的,捂着头,穿着长长的裙子,非常的保守。而且不唱歌,不跳舞。但是在我们文化大巴扎上,她们第一次就想跃跃欲试,想参与。
  • 【16:58:45】

    主持人

    愿意展示出来。
  • 【16:58:57】

    牛曼玲

    但是又不好意思,第一次是这样的。在第二周搞文化大巴扎的时候,我觉得让我特别高兴的就是,我们这个村的小媳妇小姑娘出来参加服装走秀,因为我们是让她们自己准备一些节目,就想把她们慢慢的引导出来,她们自己组织了一个走秀。虽然穿着很一般,也都是家常服装,走秀的时候也非常羞涩,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了。但是毕竟走上台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就感觉到这种变化,就是我们追求的。让她从封闭的、保守的那种生活和思想当中把她引导出来,融入到我们这种健康、积极、文明向上的现代化的生活当中来。
  • 【16:59:10】

    主持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文化大巴扎举办了有几场?
  • 【16:59:28】

    牛曼玲

    我们是从10月底开始搞的,现在已经搞了六场了。我们想今年年底先由我们宣传部和文化广电局先带着,最终是想着群众自发地搞。因为老是由我们宣传部和文体局来牵头,有多少人也顾忌不到。因为我们全县有26个行政村,每个村每周都要有文化大巴扎,这需要很多人。最终我们想老百姓自发地来搞这些活动,这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 【16:59:35】

    牛曼玲

    从10月底到年底,我们每次搞活动的时候,都是把各个乡文化站的摄像、拍照的人都跟上来,包括文化户的人都来跟着看,跟着学。然后准备在年底之前要办两期培训班,一期就是摄影摄像的培训班,还有一期是文化户的培训班。要让他们掌握这方面的一些技能,最终由乡镇来主导,由村民来自发组织,最终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才可以,这种活动才能长远地搞下去。
  • 【16:59:52】

    主持人

    对。我们还了解到,我们还有一个活动叫文化大院,这个跟文化大巴扎应该是有区别的,对吧。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化大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
  • 【17:00:06】

    牛曼玲

    文化大院是两块,一个是常住人口的文化大院,村里面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大院。在文化户家里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比如说院落比较大,主人也比较热心于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就近把村民组织到文化大院去活动,我们在文化大院可以把它的墙画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画,然后再配备一些设备。还有一类文化大院,就是我们流动人口的文化大院,这两年和硕外来务工人员特别多,越来越多。
  • 【17:00:20】

    牛曼玲

    而且其中新疆籍的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像团结社区,你像曲会乡(同音)南疆籍来的流动人口特别多,就是新疆籍的流动人口特别多,和田、喀什一些地方的流动人口到我们这里来务工的特别多。这就存在一个管理上的难度,按照以前单纯的去管理,感觉到比较生硬。要是没有充分地去了解,不能交心的话,我们也搞不清楚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 【17:00:36】

    主持人

    对。
  • 【17:00:47】

    牛曼玲

    而且这些人拖家带口的,背井离乡的,真的非常难。他们住的条件一般都非常简陋,没有电视看,没有文化活动,更别提看书,参与什么文化活动了。干活回来以后,基本上就是闲着的,要么就是街上闲逛,要么就是三五一群的坐在一起聊天。我们感觉到这样不好。
  • 【17:00:59】

    牛曼玲

    我们觉得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些文化服务,就在几个居住比较集中的,比如说出租业主家里院落的条件基本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在团结社区就设了两处,有一家和他父母家是在一起,他的院子总共有一百来间出租屋,人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0人,光他们两家院子就可以达到300人。我们就在他们的院子里搞了一个文化大院,设立了一个书屋,把电视机买上,又配备了台球、乒乓球,配备了简单的体育设施。
  • 【17:01:12】

    牛曼玲

    把报刊杂志放在那里,因为都是以维吾尔族群众为主的,所以都配了一些维语的书籍。定期搞一些活动,他们特别高兴。其实我们维吾尔族天生骨头里就喜欢爱唱爱跳爱热闹,我们这样一搞,他们特别高兴。觉得像家一样的。包括业主,因为他也是非常热心的一位大姐,叫艾妮莎汉,这位大姐经常是等这些务工人员回来以后,就已经把开水烧好了。
  • 【17:01:15】

    牛曼玲

    今年在古尔邦节前,我们搞了一个提前迎古尔邦节的活动,买了一些馓子,买了葡萄、瓜果等,把我们的文工团带去,先搞了一个“去极端化”的宣讲,然后后面就搞文化活动。他们特别高兴,他们感觉到像家里一样。
  • 【17:01:24】

    主持人

    收到的效果也是和单纯地学习教育是不一样的。
  • 【17:01:40】

    牛曼玲

    对,他们就愿意说。很多人愿意跟我们聊家常。比如一个叫卡米里的,他到我们这里已经三年了,他已经挣了将近八万元了,他们一家人可勤快了。一天一家人能挣600多块钱。他给儿子已经在和田盖了一栋新房,他说再干两年,就可以给儿子娶媳妇,而且还有钱给女儿上大学。而且他把这种快乐的、健康的、积极的东西还可以带回家乡去。
  • 【17:01:49】

    牛曼玲

    我们就给他们说:“你们可以动员更多的人过来啊,出来多到我们这里来啊。”他说:“你们这儿的人太好了,你们社区干部还带着我们去,免费地给我们办一些证,你们真是太好了。”我们就觉得应该是有这种氛围的,不管是外来的也好,还是我们本地的也好,大家都有一种融洽的感觉。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 【17:02:00】

    主持人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这么多丰富的活动,您对和硕县文化的发展,未来有一个怎么样的展望呢?
  • 【17:02:11】

    牛曼玲

    我觉得去极端化的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虽然说和硕县一直以来非常和谐、平稳,没有出过任何事情。但是我觉得宗教极端的思想有没有?还是有的,在个别地方影响还是存在的。而且去极端化的这种宣传教育,它是我们新疆的一项长期地工作,也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 【17:02:25】

    牛曼玲

    所以以后,我们想把这种去极端化思想的宣传教育作为我们宣传文化活动的一个重点。乡村文化大巴扎活动我们要坚持办下去,我们县也特别支持,一年要投入100多万,我们要把这个活动搞下去。我们这种文化大巴扎的活动,就是倡导健康的、现代文明生活的文化大巴扎活动,能够每周在我们村里搞起来,能够让我们的文化户,让我们的村民什么时候想组织这样的活动,什么时候都能组织这样的活动。就这用种氛围,能够遍及我们全县的角角落落,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 【17:02:40】

    主持人

    谢谢您,谢谢您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精采丰富的内容。今天的访谈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访谈直播

牛曼玲

牛曼玲

和硕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