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访石河子市副市长乐旸

日期:2014-11-21 10:00:00 主持人:盛元
  • 【17:27:49】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点击由新华网新疆频道和兵团网联合推出的嘉宾访谈。军垦新城石河子素来就是兵团的一张名片。今天我们的新闻采访团就来到了这里,特别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石河子市副市长乐旸作客我们的访谈,与网友们进行交流。欢迎您乐市长。
  • 【17:27:58】

    乐旸

    谢谢。
  • 【17:28:05】

    主持人

    和我们新华网和兵团网的网友们打声招呼好吗?
  • 【17:28:16】

    乐旸

    各位网友大家早晨好,主持人好。




  • 【17:28:22】

    主持人

    您好。首先想请您为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石河子市的基本情况。
  • 【17:28:36】

    乐旸

    好的。我们石河子的名片就是“军垦名城,戈壁明珠”。说起“军垦名城”我们都是很自豪的,因为我们石河子这座城市也是共和国的军垦第一城,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解放以前,我们石河子这个地方还是戈壁荒滩,也是我们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进军石河子,在戈壁荒滩上拉开了军垦第一犁。在这个亘古荒原上,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建立了这座军垦新城。至今她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这座城市,虽然成长时间很短暂,但是与众不同的是,她是由军人选址设计,军人主持规划,军人建造,军人管理而形成的这么一座城市。城市的活力就是军魂。
    说起来它是“戈壁明珠”,也就说经过60多年的历史,经历我们三代兵团人勤劳的双手,我们智慧的头脑,一点一滴建设这座城市。当你走进这座城市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绿,繁花似锦。我们在戈壁荒滩上种植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艾青曾经在我们这里生活了16年时间,他有一首著名的诗《年轻的城》,说的就是我们石河子。“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那样的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在城市的建设初期,就是按照上海同济大学给我们做的规划,修路的同时就开始栽树,没有钱修路就先栽树。我们的理念就是把这里留给子孙后代,一定要有好的规划理念和好的生态环境。就这样石河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现在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你看到石河子的树,它都不是单排的,而是像战士一样,好多排并肩而立。石河子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其中有联合国授予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良好范例奖”,这是2001年获得的一个崇高的荣誉,它重在说明我们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 【17:28:46】

    主持人

    对。
  • 【17:28:55】

    乐旸

    随后她又获得了我们中国的首批人居奖,中国的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等荣誉称号,现在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城市。也是西部的棉纺织名城,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西部肩负着一个重任,那就是既要像以前胡总书记提出来的,我们要做建设大军,要做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还要做维护祖国领土统一的铜墙铁壁。
  • 【17:29:02】

    主持人

    对。
  • 【17:29:14】

    乐旸

    新时期,习总书记提出来,兵团要充分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作用。我们石河子6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按照中央几代领导人提出的要求,担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石河子是兵团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 【17:29:21】

    主持人

    是的。
  • 【17:29:35】

    乐旸

    也是我们兵团第八师的所在地,也是兵团所有城市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城市。因此,她是兵团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一张名片。现在在我们石河子,一二三产分布是这样的:一产作为我们的基础,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走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它的比重占总比重的23%。近十几年来,我们大力地发展新型工业化,也形成了我们的有力支柱,现在二产比重达到了44%以上。三产服务业作为新型的产业,正在崛起,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占到33%。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发展三产为重,二产并重,要迅速地发展三产服务业,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 【17:29:44】

    主持人

    对。
  • 【17:29:51】

    乐旸

    同时,我们这座城市60多年的奋斗之中,除了发展经济以外,我们时刻都牢记我们是兵团人,我们是兵。尽管我们没有在国境线上,我们也不是少数民族地区,但是我们依然承担着维稳戍边的任务,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得拉得出,打得赢。现在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我们也派了很多的干部到了南疆的三地州,平时的乌市维稳,我们也有几百民兵日夜奋战在维稳的第一线。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存在的,所以无论是什么时期,都不能忘了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这个城市啊,它就具有红和绿两种特有的色彩。
  • 【17:30:00】

    主持人

    对。
  • 【17:30:06】

    乐旸

    如果说红色,你走到这个城市,你可以感受到浓烈的军垦文化。
  • 【17:30:12】

    主持人

    是的。
  • 【17:30:26】

    乐旸

    我们的兵团军垦博物馆是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一个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我们的军垦第一连,我们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纪念馆,这是一系列的红色旅游基地。绿色,不仅仅指我们城市有诸多的树,还有它的生态,还有我们创造的绿色的理念,这一切都形成了我们石河子独有的风景,甚至我们的文化也是绿色的。我们有一本全国三大诗刊之一的诗刊,叫《绿风》。石河子的风都是绿的,那么的清新,那么的充满着活力。





  • 【17:30:34】

    主持人

    对。
  • 【17:30:41】

    乐旸

    石河子的文化它也是红色的,军垦文化。因此红和绿就形成了我们的特色。
  • 【17:30:47】

    主持人

    对。您介绍的非常的直观,让网民一下就可以对石河子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们石河子是红色的,但同时它也是绿色的。我想石河子市的发展,也是我们兵团这些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 【17:30:57】

    乐旸

    对。
  • 【17:31:03】

    主持人

    您提到我们石河子的发展历程,我们也了解到,在今年石河子筹备演出了一出大型的话剧《兵团记忆》,是这样吗?
  • 【17:31:18】

    乐旸

    是的。《兵团记忆》是一个话剧,这个话剧经过了五年时间的打磨,今年是集中公演。剧本的创作也经过了两年时间打磨。我们的想法是,作为兵团最大的师,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占到了兵团的四分之一。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把兵团人60年的奋斗历史更多地告诉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对兵团感兴趣,进而走进兵团,再支持兵团的事业,支持新疆的事业,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方面吧。
    这个《兵团记忆》采用话剧的方式,是我们本土的军垦第二代肖帅同志作为编剧,用两年时间打磨了剧本。然后由我们石河子的歌舞话剧团、豫剧团联合打造。用了三年时间进行集中的排练,请了空政话剧团的国家一级导演王向明来做导演。经过五年的打磨,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公演,向我们垦区人民呈现了这台大戏。先后演出了14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啊。当时,有很多观众在现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掌声不断。在散场的时候,观众是站起来不断地鼓掌,掌声持续到几分钟之久,久久不愿意离去。很多人都说:“我们特别地感动,看了这台戏,我们觉得我们很光荣,我们很自豪,我们为祖国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是兵团人,我们这有种责任。”后来我们就想,今年又是兵团成立60周年,我们石河子人有责任让我们这台戏走的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随后,我们这台戏经过多方的联系,取得了国家民宗委和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东城区的支持,我们在8月12日-22日,在北京集中巡演了7场。在民族文化宫演了三场,在中国评剧院演了2场,在东城区的风尚剧场演了2场。刚才说到的有关部门听我们兵团的故事以后,特别地感动,表示愿意为文化援疆做一些贡献,免费地给我们提供剧场,提供LED屏等设备,给我们解决了很多演出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非常地感动。这更增强了我们要把兵团人的故事讲好的这种信心。演出的过程真的是让我们特别觉得特别地感动,本来我们想在兵团内部引起强烈的反响是应该的啊,我们自己的故事当然容易引起共鸣。但是走到北京,首场演出就让我们是出乎意料地高兴,惊喜。为什么呢?8月12日我们是暖场演出。在设备的配合还不是很到位,演员对场地的适应也还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现场来了800名观众,坐无虚席。演出的过程中,每一幕都有热烈的掌声,散场的时候依然跟我们在石河子演出一样,观众站立起来,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中送给我们一遍一遍的掌声,久久不愿离去。北京知青还赠送了我们一面锦旗。大家纷纷地表示,我们兵团太伟大了,我们这出戏太好了。希望我们多演,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激励了我们。接下来,我们连夜地开会,为让我们这个剧达到最佳的水平,进行调整和整改。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13日,应该算是我们正式的首场演出,演出时间是下午三点。我们邀请了首都各界知名人士、艺术家代表,还有中央国家部委的相关领导。虽然这天下了瓢泼大雨,但这场演出依然是坐无虚席,观众爆满。就连民族文化宫的工作人员都说:“很久了,没有这么多观众,上座率这么高。”这种场景,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了。那天的演出真是令人振奋和感动。
    我们以老兵进军和田去平叛作为序幕,黄沙弥漫之中我们的军垦战士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和田去完成任务,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然后以这群老兵的经历作为主线,一幕幕展开:平叛结束,开始开荒造田,开始找野菜,找野菜的过程中,侦查科长中毒,带来了终身的残疾。随后开荒造田,战士们衣衫褴褛的,甚至赤身裸体在拉犁开荒,但是他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我们新疆靠谁来守卫?要靠我们这些当兵的。我们不可能像中央来要给养养活20万大军,也不能向新疆人民来要,因为当时新疆人民很困难,“重工业钉马掌,轻工业弹棉花”,只能靠我们自己发扬南泥湾精神。我们兵团本来就是身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样在天山南北打响了屯垦的战役,是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开始了开荒。
    随后也发现了部队上有一种情绪,如果说进入了和平时期,不打仗了,战士们会觉得我们在这种庄稼有意义吗?虽然明白了意义,战士们要守卫我们国家的西大门,要守国土,但是没有女人安不下心,没有家庭扎不下根。
  • 【17:31:28】

    主持人

    对。
  • 【17:31:36】

    乐旸

    所以王震将军就向毛主席请缨,从湖南、山东接来了大批的女兵。这样就组成了我们兵团的第一代家庭,随后就有了我们这些军垦第二代。



  • 【17:31:41】

    主持人

    是。
  • 【17:31:56】

    乐旸

    女兵进疆,给兵团的色彩增添了很多丰富的元素。戍边的将士不能没有女人的爱恋吧。于是一些爱情故事就展开了。我们年轻的女兵到了兵团,嫁给我们的老军人、老革命,最初也有一些不适应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故事特别地感人。山东女兵张英,经过组织介绍,和营长赵相鲁组成家庭,当时张英挺不高兴的,老兵30多岁了,加上多年的征战,看上去像个小老头。张英说:“你不是我喜欢的人。”赵相鲁营长也说:“知道,你想找个瘦高条的,年轻俊后生。我们再商量嘛,我们再商量嘛。”最后说,结革命婚。什么叫革命婚呢?虽然结婚了,但是不能住在一起,你睡炕这头,我睡炕那头,这是革命婚。然后一年时间里都这样。后来赵相鲁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冻僵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作出一个决定,要把他的胳膊腿锯掉,截肢。这个时候,张英心中的爱一下迸发了:赵相鲁是这么好的人,甚至在截肢之前还要说:“请解除我和张英同志的革命婚姻,给她自由。”不爱他,还要爱什么样的人?张英的爱情迸发了,把所有的众人都喝出屋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用少女的身体温暖了丈夫,把他捂活了。没有截肢,有了后代……这个爱情故事,既有革命的浪漫主义,也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其实那个年代,大龄官兵和我们的年轻女兵组成家庭的故事,有太多太多。可以说我们第一代的戈壁母亲是大爱无疆。这个故事是爱情故事的一个缩影。
    后面我们抗洪抢险,保卫国土,在和苏联的争议区收割麦子,这些故事都是非常动人的。包括我们的老军人在边境升起第一面国旗……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兵团人守土有责,甘当卫士的情怀和担当。
    其实话剧中的这些故事基本上也没有反映我们八师石河子的建设,其中只有几笔提到我们现在兵团的工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其中有我们天业这样的大型企业,我们的棉花产量怎么样,我们的工业产品怎么样,没有着重去讲我们八师石河子市自己的成功。而是立体地展现了我们兵团60年的奋斗史,我们兵团的成果。为什么?我们觉得我们虽然是石河子人,是八师人,但我们更是兵团人。
  • 【17:32:33】

    主持人

    对。
  • 【17:32:40】

    乐旸

    我们要讲兵团人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来支持兵团,对我们兵团肃然起敬。不局限于只讲石河子自己的故事,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石河子,我们代表的是兵团。
  • 【17:32:47】

    主持人

    是。光是听您描述我们这个话剧,就觉得非常非常向往,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机会让网友亲眼观赏这出话剧呢?
  • 【17:33:01】

    乐旸

    会的。我们在北京演出的时候,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为我们全程录制了高清的实况,我们也可以在新华网上让网友一起分享。我们在北京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都各界评价都非常高,一方面认为我们这个戏它是一种正能量的传达,是一种国家意识、责任担当。现在时代也需要这样的作品,我们塑造的这些英雄人物他们既是平凡人,更是伟大的人,是崇高的人。时代需要这种英雄,这种典范。同时从艺术水平上来说,它是能够深入人心的一种艺术。因为现场的很多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甚至有些观众当时没有预料到这些,没有带餐巾纸或者手绢,当时就用衣袖在擦眼泪,整个演出的过程中场场都是掌声雷动,场场都是一片唏嘘之声,观众流下激动的泪水。我们还收到了多面锦旗。还有很多的热心观众积极地要求上台去发言,有一个叫段崇高的老教授,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授,他积极要求上台去发言,那是我们演出的倒数第二场,在中国评剧院,段教授上去了,非常激动地说:“我看了这部戏,真的是激动的难以压抑我这种想发言的心情。”他已经60多岁了,但是他那种激情也是跟我们一样,跳动着爱国的脉搏。他觉得年轻人要好好向兵团人学习,要有这种为祖国担当的意识。著名的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也热情地评价我们这部戏,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是曾经在内蒙当过知青的人,当看到这台戏,想到了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想到了那时候年轻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艰苦的地方去那种责任和担当。她也是希望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多一点这种国家情怀。确实我们非常地感动,这个戏演完了以后,我们还打算要在更多的地方去演,要走进上海,上海十万知青以及他们的家庭在等着我们。
  • 【17:33:11】

    主持人

    是的。
  • 【17:33:18】

    乐旸

    今年的兵团文艺会演在石河子举行,我们的《兵团记忆》作为序幕也演出了三场。我们也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把我们制作的高清录像放在新华网上,在更多的媒体上,让更多的网友来看我们这台精美大戏,来和我们一起感受兵团人的国家情怀。



  • 【17:33:27】

    主持人

    是的。我想兵团的故事,兵团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褪色的。
  • 【17:33:33】

    乐旸

    是的。新时期我们又有自己新的任务,除了三大任务以外,现在石河子正在集中精力完成一项艰巨任务,那就是在今年我们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 【17:33:38】

    主持人

    是的。
  • 【17:33:45】

    乐旸

    全国文明城市应该说是所有城市追求的最高目标,它集中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明程度,是一块金字招牌。尽管我们石河子已经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文明城市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我们也是想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让石河子人民幸福感不断的提升,让我们的城市文明程度不断的提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17:34:03】

    主持人

    乐市长,这次我们来到石河子,也感觉到了石河子特别大的变化,感觉市民的精神面貌,包括我们城市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定跟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 【17:34:09】

    乐旸

    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也走过了十几年的路,最初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努力。我们现在是连续八届自治区文明城市,虽然得到过多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进城市、提名城市的荣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全国文明城市这个荣誉称号。应该说我们也知道,在过去的奋斗道路上,我们还是有一些短板和差距的,主要是在城市管理上,应该说是经验不够,另外是财力投入不足,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虽然政府每年都在投入民生,但是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始终是有距离的。今年是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评审的冲刺年,是评审年,我们也觉得任务特别地重。所以今年下定决心,集中精力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 【17:34:28】

    乐旸

    我们是这么理解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一块金字招牌,更多的是通过创城这个过程,政府不断地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的条件、生活的环境,甚至是服务的环境,以及整个城市的文明素质。让老百姓切实地感受到创城给自身带来的实惠,让生活变好了,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便捷、优质。同时通过动员,也让更多的市民投入到创城中来,它应该是一个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一个人民战争。为什么说它是人民战争呢?城市是我们大家的,我们人人都得作出我们自己应有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居民看到了我们市政府不断的提升工作的质量,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以后,也有积极的回应。这样很多人都投入到创城之中来了。这其中我们的宣传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年4月开始,化雪以后,我们就大规模地开始向老百姓宣传,用街头的正能量告诉大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崇高的目标,创建全国名城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是我们大家的追求,我们要一起来努力。随后政府就开始在小区里改善居民环境,比如路灯现在全都亮了,坑坑洼洼的路面都修整好了,经过几轮的征集,我们各社区老百姓对福利的需求,还有很多的座椅、垃圾箱、垃圾清运、公益广告等小区的各种服务和环境都有了提升。在我们的大街上,本身石河子就以大街的干净而著称,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夏天的时候不光是扫马路,我们的车辆每天早晨在冲洗路面。我们的路岩石,还有花砖都进行了更换,坑坑洼洼的都得到了修补。花、草管理的更加精细。老百姓确实也看到了政府在关心百姓做的一些具体的实事,进而开始支持创城。我们第二阶段的宣传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创城的主线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道德的一代新市民。我们就把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做的非常细致,不仅告诉大家24个字,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追求,同时我们追求落小落细,落实到点点滴滴,我们作为一个市民我们该做什么事情,我们作为政府该给老百姓做什么事情,我们的理念是什么等等。这样也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让我们的老百姓都投入进来。这个宣传鼓动作用很大。我们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不断上升。后来又进一步开展一系列的深化的活动,比如道德模范的宣传,劳动模范的宣传,打造了几条道德模范街,劳模街,利用我们的长廊,把历年评出来的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等的宣传都上墙。让老百姓在小区里看到凡人善举,在我们大街和长廊上能看到身边的典型,也就是我们在崇善、崇美,这样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其实宣传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反对什么事情,拥护什么事情。我们的媒体配合也非常地好。在石河子电视台,每天只要一开电视机就能看见创城的宣传,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每天开设的新闻栏目中,也有创城的专题,同时也是宣传真善美,鞭打假丑恶。也是曝光一些不文明的事件,提醒大家,警示大家。我们的广播电台也是一天几次的播出,网络、报纸每天都能看见创建全名文明城市的一些信息。形成这样一个强大的氛围以后,我们又进行了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颁奖典礼。美德少年的评选,最美家庭的寻找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包括社区的文艺节目,社区的宣讲,道德讲堂等等的系列活动吧。都起到了这种广泛宣传、动员的作用。
    现在上上下下的支持是非常统一的,老百姓说:“这创城真的太好了,我们感受到实惠了。”让我们来说,创城的过程它是一个利民惠民乐民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育民化民的过程。现在我们正在朝着最后的目标在冲刺,现在老百姓唯一担心的是什么?今年创好了,明年是不是就不创了呢。这是一个误解,既然我们拿到了这个金字招牌,那不是说创城结束了,而是永远在路上。而是我们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要用更高的标准再提升我们城市的文明素质,我们市民的文明素质都在进一步提升。
  • 【17:34:39】

    主持人

    对。
  • 【17:34:47】

    乐旸

    中央文明委每年是要复查一次的,如果说你拿了这个金字招牌以后,做得不好,城市的文明素质下降了,那要摘牌的。兵团人是崇尚荣誉的人,那是不允许这种玷污荣誉的事情发生的。



  • 【17:34:57】

    主持人

    是。
  • 【17:35:07】

    乐旸

    所以我们会继续努力,一直在路上。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在创城中得到最大的好处,让老百姓在创城中和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提升文明素质,城市更文明,市民也更文明。
  • 【17:35:17】

    主持人

    对,其实您说到的这些,在我们这些天的采访当中,我们也特别有感触。整个城市的文明氛围都是非常非常浓厚,包括我们采访到的市民,他们的反响也是,就像您所说的一样,大家对这个创城的活动评价都非常高,然后也非常愿意主动自觉地参与进来。那么,乐市长,我们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是很美丽的一座城市了,对它的未来您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 【17:35:28】

    乐旸

    我们这个城市它既然是军垦名城,戈壁明珠,那就是要让它熠熠生辉,要凸显我们军垦文化特色。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断使经济建设进一步地发展,更要作为稳定的一支生力军,还要让我们的城市更具有军垦文化的含量,凸显我们的军垦文化本色。
  • 【17:35:35】

    主持人

    特别期待我们石河子市美好的明天。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网友们,能来我们的石河子作客,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我想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的网民们对我们石河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更多的期待。谢谢。
  • 【17:35:42】

    乐旸

    谢谢。欢迎大家到石河子来作客。
  • 【17:35:47】

    主持人

    好的,感谢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访谈直播

乐旸

乐旸

石河子市副市长。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