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听了几位院士的报告,我有一个深深的感觉。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游着很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艺术应该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主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要交叉融合,这是我到新疆科协工作以后一直的一个主张。过去找过很多的切入点,但主要是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经济学领域找到的切入点。
现在科学与艺术论坛又找到了新的学科的切入点。所以我对论坛寄予很大的期望。
2011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疆跨越式发展,两大历史性任务。自治区党委作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科技教育为支撑的战略部署。不管自然科学也好还是社会科学,都属于文化的大范畴。所以我想,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也是践行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新的探索。所以它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希望一届办的比一届更好。
我和新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样,期待着这个论坛有不少的院士与我们新疆医疗卫生界的专家们,还有中科院生态与地理所的专家们一起承办这个事。如果时间再稍微往前延伸一点,2003年我们和温浩院长组织新疆当时四十多岁的院士们到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所十多个野外台站去调研考察,当时我们初衷也是想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找到新的切入点。
在中科院阜康生态站,当时有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做植物生理学,在植物的根部放一个探头,在实验室可以看到植物的水分循环,引起了温院长的关注。如果说,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病人的肢体上或者是腿部放这样一个探头,实验室就可以观测到人的血液循环情况,这个事对我启发非常大。后来形成了喀纳斯艺术论坛,他们两家就已经形成了合作的关系。这个事我非常兴奋,也是从中科院系统到地方工作以后,我体会到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的局限性,社会科学也社会科学的局限性,如果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推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我在中央党校几次学校都在讲这个观点。
十多年来我已经做了一些尝试。通过这次论坛,会极大的促进其他学科的专家们为医疗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信息。比如说医科大学有搞药物学的,它把好的、大量的实验工作都在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做,理化所也有一批搞药的博士,他们的仪器设备比医科大学要强得多。这批年轻博士们的精力、时间、经费保障要比医科大学高得多。实际上已经在融合了。
我希望通过这个使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们和我们医疗卫生学科的专家们进一步加强合作,使融合的势头越做越好。
规划是政府部门考虑的事情。科协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领导下的知识分子与党委政府的联络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来看,新疆科技发展的水平总体与发达地区有差距。
但是我们某些领域,在国内或者是世界上都有发言权。比如说温浩院长的肝包虫,这个学科的导师在英国,三年前在新疆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他的导师讲了:“我非常之容幸,我的学生的学术水平、临床能力已经超过了我,他就是温浩。”我说这个意思就是我们新疆总体落后,但有好多学科是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
现在三届论坛下来,有四五十位院士们几次都参加了这个论坛,这是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生命力能够延续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同时也一定会推动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新疆的长治久安、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援疆把时间段应该稍微拉长一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2010年5月份召开的,但真正的援疆从解放初期到八九十年代,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科院、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安排在新疆自治区和兵团有项目的倾斜,经费的倾斜。近三年来,集中的援疆有一批教育界教师、专家到中学和大学挂职。应该说对推动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比如说一附院有一位北京来的专家,他的任职期已经满了,他自愿留下来了。他来了以后填补了我们新疆在这个学科的空白,培养了若干名研究生。现在在巴州若羌县有一位天津医院的医生,她来了之后丈夫脑更瘫痪了,家里没人照顾。她回去把丈夫接到自己身边,继续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像这样的事情非常感人。我想新疆的科技界应该向这些专家们学习。各族人民应该感谢这些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