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把艺术加进去,它的意义在后面。第二年要办的时候,我带的团队和程京院士的团队在北京相聚,也是在咖啡茶座上。当时一直谈的是学术论坛,程京院士说:“谈学术论坛领域虽然不错,高度也不错,觉得有点窄,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艺术加进去。”这是程京院士自己提的。我说:“加艺术当然好,但是你我和艺术的直接关系非常说,至少从专业角度我们没有多少资格来谈艺术的问题。”
我们当时策划的主要原因是怎么样让更多的院士和科学家能到新疆来,你得有个平台,这是当时设计的初衷。现在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全达到了这种效果。按程京院士的话,原来是一个一个邀请,现在我们一个号召,一个策划让更多的院士,包括不同艺术家,还有生命、环境、艺术领域来参与。现在我们策划,明年的论坛现在就定好一个具体的时间,让更多在这个时间段里选择愿意来的,我想不仅仅是十一二位了,可能会有更多。更多的院士,更多的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医院管理者,当然还有大学的管理者(校长)这个层面都会铺开。就像哈木拉提校长讲到,刘延东国务委员到新疆医科大学来,在国内的会议上数次提到新疆有一个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中国科协在这个讲话以后专门到新疆科协来调研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的情况,把它列入科协的重要活动中。
策划我们是六个人作为发起人,但实际上是得到了工程院为主的管理部门的支持。我们新疆科协同时又是两院在新疆的流动站,这就是全国智力援疆或者说培养人才援疆一种方式非常好的平台。
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你们有效的和特殊的宣传,让新疆的多数人知道,会引起更多领导层面,专家层面和内地不同视野。我想这些院长回去以后也会有所参与,第一是更多的参与,第二是大家回去以后可能会借助论坛和内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这个影响力就远远不止在新疆的智力投入和智力援疆,也必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比如院士,工程院的院长们一定会把他们的影响形成决策建议,更多的就到了不同的省区。我们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比如张国梁主席主持一个嘉宾的建言献策座谈会,我们把这个会议的主要精神,同各个角度精神整理一个载体。通过第三届喀纳斯论坛能给自治区党委、政府就科技、医学、生命科学带来更可以操作的建议,这样形成一个建议载体,把它作为喀纳斯论坛的标志之一。我们办一个会应该有一些成果,让听众得到了收获,让参与者得到了收获,我们把它的精华整理成给自治区党委建言献策的载体。
我们希望这次能形成一个特殊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