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 箱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 华 网  新闻中心  国际  法治  人事  论坛  图片  财经  体育  汽车  IT  读书  文娱  直播  华人  传媒  视频  访谈
新华视点  焦点网谈  政府  军事  生活  网评  证券  教育  房产  科技  音乐  旅游  会展  美食  时尚  校园 兵团网群
兵团新闻 图片新闻 头条新闻 兵团时政 兵团日报 兵团人物 军垦文化 焦点网谈 视频新闻 兵团建设 师团动态 生活服务
网站公告  
-= 嘉宾简介 =-
 
姚迪雄,澳籍华人,1949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祖籍浙江湖州),1979年移民澳洲。现任澳大利亚澳华土著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海归派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大洋州区域理事长。他与美籍华人赵小兰、太空科学家王赣骏被誉为“全球华人三杰”,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姚迪雄先生创作了澳洲最长的绘画《双百袋鼠图》,以63米的长卷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近年来,姚先生历经20年构思,10年遍及澳洲云游采风,完成了他的百米巨作中国画《人与自然—澳洲魂》。 此后参加了深圳文博会等大型博览会,已先后在世界各地展出了近30次,并六次应邀返国,在中国53个大中城市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在中国展出城市之多,当属全球画家和中国本地画家之冠。
  访从兵团走出的著名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先生
  ||| 2008-08-20 10|
 
2008-08-20 12:13:58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这里是新华网兵团频道嘉宾访谈节目。今天上午,在兵团机关举办了一场梦回绿洲——著名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先生美术作品汇报展,我们新华网兵团频道也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姚迪雄先生来到我们访谈室做客。首先欢迎姚先生的到来,欢迎您。

姚迪雄: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2008-08-20 12:14:12

主持人:姚先生,这次您是什么时候回国的?

姚迪雄:我是四月份回来的,那时候在北京办事,一直在北京和江浙一呆着。

主持人:姚先生,听说您1979年随家人移居澳洲,平时回国的机会多吗?

姚迪雄:很多,很多。从1985年《光明日报》给我举办国内的第一个展览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我回来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一年要回来好几次。


2008-08-20 12:24:47

主持人:经常回国举办画展或者是文化交流?

姚迪雄:文化交流或者是一些大型活动,我们都要参加。

主持人:这次是为什么会在兵团机关举办画展呢?

姚迪雄:第一我们是兵团人,因为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是在兵团渡过的,都是在新疆伊犁农四师渡过的,我在农四师68团劳动过八年,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记忆应该是在72团,那是兵团刚成立没多久的时候,我上到三年级以后,师部就迁到了伊宁市,这样我就到了伊宁市,一直在伊宁市的学校接受教育,一直到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到了68团。


2008-08-20 12:33:32

主持人:您在伊犁农四师生活的那段经历中,哪一段经历是您最难忘的?

姚迪雄:兵团给我的印象从一开始到离开一直是非常深刻的。在我接受教育的时候,当我热爱美术的时候,学校那段时光是刻骨铭心的,我们学校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画家,他在我们国家来说都是名列前茅的水彩画家,他叫潘丁丁,他在农四师子校呆了八个月,后来调到了部队。在这八个月内,给我奠定了我这一生事业定在美术上。从那一刻开始,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段时间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我很喜欢体育、篮球、游泳、乒乓球都是我很喜欢的项目,在学校我是篮球代表队和乒乓球代表队的成员。同时我还喜欢唱歌,音乐老师说你应该在音乐上发展,体育老师说我应该在体育上好好发展。我父亲是农四师子校的教务主任,他就觉得我在美术上更有天分,所以就让我把体育和音乐作为一种兴趣来并列在美术上,你的生活就不会那么枯燥了,同时你要选对职业。父亲的忠告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定位在美术上。有一次我住院,病的很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天画速写就画了四十多张,当医生找到我的时候说你不能这么画了,你身体很重要,你必须好好的学习。我当时学美术的热情非常高涨。后来到了68团,68团从事劳动很繁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信念是不能放弃美术,始终在绘画上下工夫。我们那时候的劳动强度很大,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是我画画的时候,八年如一日坚持了下来。师部当时的政治部主任发现了我,把我从68团调到了师部,我画电影海报、幻灯片搞宣传,同时放电影。我在伊犁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那个时候在全国各地非常有名的画家都喜欢到我们新疆来采风,因为新疆是世界上地貌最复杂、最漂亮的一个地方。我给其他人讲的时候,你要真想去旅游的话,就到新疆去。全世界几乎是所有地貌,新疆都有。世界第一大沙漠是萨哈拉大沙漠,新疆有几个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无数的戈壁、草原、沼泽。我说地球上哪个地方有新疆这么复杂的地貌。所以我说你们要旅游就到新疆来,那个时候很多的画家到新疆来采风,他们在采风的时候我就拿着我的作品去请教,他们就给我指点。如果在科班学校学习的时候,老师其实就是一个导师,现在有这么多的画家来指导你,你吸收的营养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同时新疆非常有名的画家克里姆那个时候也在伊犁,我们新疆搞创作的人基本上都是在一起,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油画的知识。我就吸收了很多大家的营养,等于是我这个基础在兵团打好了以后,全家移民澳大利亚。我已经把各种营养都准备好了,在澳洲的时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在澳洲创作了《两千袋鼠图》,在创造这个画的时候也有有趣的事情,我们经常说碰到贵人,我那时候确实碰到了贵人,在首都堪培拉举办画展,结果有一个老太太到展厅,那个时间也快下班闭管了,她在一幅丝绸之路的画前走来走去的,那幅画有14米长。我当时非常的感谢她,一个澳洲人来这么专著的看一幅中国画,我非常感谢她。结果这个老太太走过来用标准的普通画问我:“你为什么要画这么长的画?”我说我是自学成才,我是根据我的思路创造的作品,画到什么位置就到什么位置。这个画是春夏秋冬,骆驼各个季节的表现和它们漫步在丝绸之路的过程,我现在有一个想法要画一幅20米百袋鼠图。当时老太太问我你都想好了?我说我想好了,我说但是我现在有一些困难,我刚到澳洲,第一,我语言上有很大的困难,第二,我到澳洲去旅游的话,经济上有问题。这个老太太说你可以向政府申请啊?这个老太太给了我一张名片,我一看她也是澳洲政府官员。她说你回去,我们很快会把表格寄给你,我把表填完以后,他们很快就批完了。结果我后来才知道我是第一位华人接受赞助的画家,后来我就开始了环澳旅行,那次旅行是非常艰苦的,我们选择的是极限挑战的旅游线路,遇到了很多的危险,遇到了水灾、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都克服了。

就这样我旅行了一圈以后回来,用一年的时间就把这幅画拿了下来,正在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光明日报》澳大利亚首席记者就带着光明日报代表团到我家来看这幅画,立刻就决定,姚先生你这幅画完成以后,可不可以由我们光明日报在中国给你举办展览?我那时候才三十出头,我肯定是很兴奋的,我说那太好了。在1985年4月份,在北京举办了展览。我特别开心的是,那个展览我的两个贵人都到场了,一个是澳洲理事会的执行主任,光明日报首席记者调回光明记者做外事部的主任,所以这两个贵人都参加了,让我非常开心激动的一件事。当时新华社有一个《瞭望》杂志给做了很大篇幅的报道,同时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都报道,那次展览影响很大。

这次开始就拉开了我回国巡回展览的序幕。这次我在兵团的展览是我在国内的第81个展览,也就是世界所有的画家在国内举行展览次数最多的画家。我有一个宗旨是,我的画要充分的去见观众,你只有拥有足够的观众,你才能够给你这幅作品定位。因为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肯定才可能使你更好的提高,你在艺术上的进步。可以进一步的去考虑下一幅画怎么做,同时我也在澳大利亚的城市举办了很多次展览。

在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很明白的是,第一个宣传了澳大利亚的山山水水和袋鼠,同时也宣传了中国的文化,因为这是中国画,所以它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知的,这种模式是我们华人艺术家应该去效仿的一件事情。中国文化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地位那么低,很关键的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力不强,第二我们的宣传不够,世界上很多人只认为中国画是墨,但是他们不懂墨的颜色结合,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去认识中国画。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墨尔本展览的时候,有一个澳洲的画家就说“很简单”。我听了以后把纸和笔给他,我说你来试试。结果他把笔拿起来的时候,墨就开始乱流。他手足无措了,我拿过来给他画了一只袋鼠,他非常的惊叹。他通过我们这个表演以后,他明白了中国画不容易,中国画不是小儿科。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凭着这么多人也不是小儿科,是一个很值得尊重的艺术。通过方方面面就能够让外国人深刻的理解了中国画的不容易。完了告诉他们中国画的工具、处理的方法,这样他们慢慢就把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距离拉近了,这样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以后。1979年我移民的时候,在香港居住了一年,在香港居住的时候,我们国家有一位画家的国画才卖600元港币,我收藏了这幅画,这幅画现在60万我都不卖。就说明这个画的价值在提高,为什么提高呢?说明国家强盛了,国家有能力来考虑到文化这块。而且中国画真正的价值越来越体现了出来。你现在看拍卖行是欣欣向荣,上亿的艺术品经常可以看到。国家的强盛保证了我们自己都有能力从国外把我们国家流失在各地的艺术品收购回来,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

中国画要推向世界,让世界认可有很多的做法。用中国画去表现异国的情调,他们所在国会很重视。如果你在所在国画关公和张飞,他们可能不理解,但是你用中国画的颜色去表现他们国家的题材,他们才会重视,他们才会把这样一幅中国画作为国家形象去展示。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方式,这个方式也是成功的。


2008-08-20 12:41:46

主持人:姚先生,您笔下的马也是栩栩如生,受到了许多大师的赞誉,这是不是跟您从小生活在伊犁大草原,在马背上的生活经历有关呢?

姚迪雄:不是有关,是非常的有关。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和马一样性格一样喜欢美术的人来说,自然而然马就变成了他的主题,尽管我什么都画、人物、山水、动物、植物、花我都画。但是我最偏爱的是马,我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里成长,长大,马在我的生活很艰苦的岁月里,也是带给我一种力量。为什么说马到成功呢?为什么说戎马生涯?它都贯穿了一种精神,而在马身上体现了出来。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盛会莫过于我们现在的奥运会,奥运会还有一种比赛是马术比赛。我们不再把马看成一种动物,而把它看成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为什么要把马和体育竞技结合在一块呢?因为马是一种拼搏向上的象征,把马和人结合起来,就寓意着更大一种的成功。我就觉得马对中国人也好,在世界上也好,马都是送给我们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要看马,马的组合比我们人的还漂亮。马修长的腿往那里一站,亭亭玉立,那么优美的曲线,看到它就像看到艺术品一样,这么漂亮的动物,你可以到世界各地去,只要这个世界上有名的城市,城市里面一定有历史人物和马在一起。骑在马背上,这样在各个国家都有。我前年到俄罗斯去访问,在圣彼得堡看到这样的历史人物太多了。就这样我得天独厚在伊犁成长,马就成了我的绘画主题。我母亲在我五岁的时候,我母亲是俄罗斯族,她喜欢在台布和窗帘上绣花边,当时是要靠缝纫机去扎图案,要把图案复写在白布上,我母亲在图案上再去完成这个花边。复印图案的任务是我母亲交给我的,而我复印的第一个图案就是马。这奠定了我和马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疆我总结了画马的字:以马为伍、胸有活马、拜马为师,你要对马有一个很科学的了解,胸有活马,当你积累了这样大量素材的时候,你心中已经有一匹活马。为什么我在世界上70多次的电视采访中有50多次是现场画马,我从来不怯场,就是这匹活马在帮我。在新疆有这么好的环境,提供了这么好画马的条件以后。我到了墨尔本,如果新疆伊犁是马的王国的话,到了墨尔本就像是到了马的天堂。墨尔本一年一度全球最大规模的赛马会是在墨尔本举办的,每一年11月的第一个礼拜,世界各地的包括皇室成员、政界要员、钢铁大王、石油大王都会云集到那里去观看赛马。亿万富翁在墨尔本郊区买养马场是一个连一个,非常多,里面圈养的是第二年要参加赛马的马。我不是说我是天才,但是我具备了这个环境是其他画家没办法相比的。我们都说创造源于生活,什么是生活,就是你要和它亲密接触,我的这个环境别人没法比。我在家里画累的时候,我会开车到马场去看世界上最漂亮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嬉闹,那种欢快的感觉,不断的补充我对马的那种活的感觉,同时也激发了我这个人的性格。

很多人都说人如其画,画如其人。你现在看到我的那些马很多都是贯穿了我的性格,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2008-08-20 12:42:29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想您的生活经历给您创作作品有了很大的帮助,姚先生您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是什么时候?

姚迪雄:去年8月18号,我在乌鲁木齐美术馆举办了被称为是新疆举办个展最大规模的一个展览。当时我的《人与自然澳洲魂》和《两千袋鼠图》、一百多幅马画全部陈列在那里。我是生在乌鲁木齐,也是回来向乌鲁木齐来展示我的作品。2006年澳大利亚电视台给我拍专题,专门一个摄制组随着我到了乌鲁木齐,从南梁开始拍起,一直拍到了伊犁农场,凡是我到过的地方都跟踪我做过采访。

主持人:每次您回到家乡,感觉家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姚迪雄:每次来都有很大变化。1985年我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和新疆的美术界举行交流座谈,那时候我可以骑着自行车满街跑,不会迷路,都可以走回来。1994年我第二次回来就不敢骑车了,我不认识这个路,只有红山的位置没有变化,能认识,其他很多环境都不认识了。所以这种变化就说明,只要稳定,这个国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一次一次的都不一样。2006年澳洲电台水我到伊犁去,我都认不出来了。说明变化是非常大的。


2008-08-20 12:48:04

主持人:许多旅居国外的华人,内心深处还是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姚先生,您对故乡新疆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姚迪雄:这种感情是非常非常深厚的,也是没有办法隔断的,虽然是面对着赤道,我们在南半球,但是它是没有办法隔断的。我始终觉得回报祖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是这块土地养育了你,使你变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回报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在这方面我一开始就关注中国的扶贫、救灾、旱灾、水灾、赈灾、体育、文化、教育,我都捐了很多的作品。包括伽什地震我也捐了,我觉得这些事情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个画家,一个从事美术的人,你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心灵要美,你的心灵美,你的作品自然就会美,才能感染人。所以做扶贫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是说处于什么目的,我没有什么目的。这次汶川大地震,我给国务院侨办捐了六幅马的作品。马是一种拼搏、振作的动物。为什么徐悲鸿画马那么有名,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的马唤起了中国抗击日寇的决心和信心,所以他的作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也是一样的,抗震救灾面临的也是非常艰苦的环境,你必须得这么做。这次汶川地震是全球华人都关注的事情,大家都是同心协力,怎么样让灾区能够尽快的恢复活力。我捐了六幅画全是拼搏、昂扬、奋斗的马,就是用马的精神来唤醒人们赈灾的信心和勇气。

画家可以通过你的手去做别人想做做不到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在阿克苏有一座希望小学,那是1996年的时候,中国青基会到澳大利亚去访问,访问的时候我捐了价值36万的作品,青基会把这作品卖了以后,在阿克苏的一个县建了维吾尔族小学,后来他们邀请我回到阿克苏,我看到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读书,那是心情很愉悦的事情。心情愉快了,别人也愉快了。何乐而不为呢?


2008-08-20 12:48:34

主持人:您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都在兵团度过,您觉得你在兵团的生活经历给您这一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姚迪雄:兵团的生活奠定了我绘画的基础,这是一生很重要的时期,是逐渐逐渐奠定的。兵团是我所有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记忆,这种情结是没有办法隔断的。今天我的画展在兵团司令部开幕,我是兵团美术家协会的名誉主席,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从这里汲取了营养,在海外成功了,现在又有了这么好的荣誉,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主持人:我想您的内心深处也有非常深厚的兵团情结。

姚迪雄:我只要到新疆来,伊犁农四师、我的团场、我的母校我肯定是要去的。我每次去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热情的欢迎我。因为我是从那里走出来的,现在又回来了。而且每次回新疆,我都要去伊犁去看我的老同学、校友、我的老师。这是非常非常愉快的事,我觉得这样的事将来会越来越多。因为我现在基本上会在国内发展,这样一年当中会有七到八个月的时间在国内,这样我会有更多的机会回到兵团、回到农四师。


2008-08-20 12:53:45

主持人:您现在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您平时举办画展、进行文化交流的活动也多了起来,会不会影响您的创作呢?

姚迪雄: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篇文章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都永远记住了魏巍这个人了,因为这是他的作品。我有了我自己的成品作《两千袋鼠图》,又给了我马的题材,所以对我来说得天独厚。当然我这个年龄再画那么大的作品也不合适,那么大的作品是要在精力最旺盛,基础最深厚的时候是可以去做的,像现在,我就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放在马的这一块,这匹活马帮我我就轻松多了,不会太累。这种社会活动是不能缺少的,因为你的作品要见观众,这也是我的社会活动很重要的一方面。别人从你的作品里得到美,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建议,这种状态我非常的享受,我觉得非常好,我觉得它不会影响我创作太多马的作品,影响不会太大。


2008-08-20 12:54:07

主持人:您曾从事油画、木刻、水粉画的创作,现在开始主攻中国画,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转变呢?

姚迪雄:这也是很挑战的决定,当年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选择,我说我要开始做中国画,很多画家都不理解,说你到西方的国家再做中国画能生存吗?这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尝试,我不敢保证我是不是一种成功,但是它如果是挑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用99%的努力去达到这个目的。这样我就毅然决然在我离开中国的前半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到中央美术学院老师的一个家里突击了三个月,就这三个月的突击决定了我完全转型,我把西画全部放弃了,全方位在异国开始中国画的创作。因为西方人读懂了我这幅画,看懂了这幅画,那里有很多他们的语言。有亮丽的颜色、素描等等西方绘画手段都用到了我的中国画,他们读懂了以后他们对中国画的感情慢慢就接受了。我用西洋的手段在西方的世界领域,用中国画的工具、色彩、笔墨来表现它的所在国的题材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我想将来要准备到海外去创作的画家、美术家,他们不妨可以试一试。如果每一个国家有一个人用中国画的手段来表现所在国,同时被他的政府承认,这对中国画是一个多大的宣传啊!这对中国画的推广绝对是非常灿烂的前景。


2008-08-20 12:57:13

主持人:您刚也提到了你除了绘画,你还喜欢音乐、体育,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姚迪雄:我是一个好动的人,不安分的人,我是一个马不停蹄的人。我从小喜欢体育,直到现在我非常保留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每天在澳大利亚走十公里,走出去五公里,再走回来五公里,每天这样保持。人们都说老是从腿开始,如果你发现你不能走了,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你必须要锻炼身体,一定要注意。所以你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你创作也好,对你的生活也好,都会带来很多的欢乐。你如果一天在病的状态中,你生活的质量会大打折扣,你要通过锻炼让你的状态永远处在年轻的状态,我们说年龄不重要,心态很重要,但是体育可以帮助你变年轻,变的有活力。听歌曲也是我生活中少不了一项,而且唱歌是我从小就喜欢的,因为我母亲歌唱的非常好,我受了她很大的影响。唱歌一直到现在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业余爱好。我经常在房间里乱吼,也是一种享受。即便画着画也哼哼着小调,有时候也听听音乐。


2008-08-20 12:58:30

主持人:姚先生,作为一名从兵团走出去的艺术家,您在节目的最后有没有最想对我们兵团广大网友想说的话呢?

姚迪雄:我想我们兵团网友和兵团战友,为想讲的一句话就是发扬我们兵团的精神,发扬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也要像马的精神那样,拼搏、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马到成功。

主持人:在节目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愿这位从兵团走出的画家姚迪雄先生今后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就。非常感谢姚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姚迪雄部分作品欣赏:

《雄健有神》

《草上飞》

《强者》

《踏青图》

《气吞山河》

《良驹难驯》

《戏雪》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华网地方频道: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无锡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兵团

| 新华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1-2004 bt.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兵团频道
电话:(0991)2358478   传真:(0991)2358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