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 丝路展新颜-新华网
2025 09/25 13:07:36
来源:新疆日报

明月出天山 丝路展新颜

字体:

  深夜,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一箱箱冰鲜三文鱼、高白鲑通过绿色通道,被送上飞往国内乃至欧洲的航班。这不光是鱼的旅程,更是新疆农产品种养加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通关效率、航空枢纽能力的集中展示。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日前,记者随“走进美丽新疆”全国省级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踏上这片壮阔而神奇的土地,共同见证天山南北新风新貌,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发展活力与脉动。

9月23日,沙湾市安集海镇干部群众用农作物摆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祝福字样,在丰收的喜庆氛围中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孙志坤 摄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在距离乌鲁木齐数百公里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的枸杞种植户们正盘算着即将到来的秋果采摘。田地里,鲜红的枸杞挂满枝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从前靠人工采摘,一家最多种10亩地。自从县里成立了研究中心,有了规范化指导和机械化作业,现在可以种100亩,不仅大幅提升效率,还降低了成本,真的越来越省心。”种植户王磊感慨道。

  精河枸杞,素有“红玛瑙”美誉,但受制于保鲜技术,90%以上的枸杞鲜果以往只能制成干果。枸杞鲜果,如何跳出困局?在新疆杞明星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记者找到了“答案”:刚从地里运来的鲜果经高压喷淋清洗后,进入零下45摄氏度的真空冻干舱。12小时后,营养成分高、形态饱满的“锁鲜枸杞”由此诞生。

  “今年村里已收购22吨鲜果销往上海,每公斤售价近200元,差不多是传统干果的6倍。”吾夏克巴依西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军说。

  近年来,精河枸杞开启了“变身计划”,从传统的干果,发展为集锁鲜枸杞、枸杞原浆、精酿啤酒、枸杞燕窝等40余种产品的“大家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

  在新疆,传统意义上的“靠天吃饭”,正在被智慧种养取代。

  在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的三文鱼养殖基地,水域中分布着数十个大型生态环保网箱,“生态+智慧”三文鱼养殖模式的引入,让冷水鱼养殖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不远处,天蕴渔业有限公司三文鱼养殖基地加工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将三文鱼加工成刺身、鱼柳、鱼段等产品,甚至还研发出了三文鱼蛋白肽、三文鱼鱼油等精深加工延伸产品,让“一条鱼”的价值翻番。

  天山峡谷间建起的一条条数字化养殖加工生产线,让曾经逐水草谋生的牧民们安居下来,变成了渔民、产业工人甚至公司股东,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放牧月收入大概在1000元,现在每月能挣6000多元。”公司员工马得拜·加布合拜说。

  如今,“离海最远的地方”却因量产“海鲜”冲上热搜。一条条从天山雪水中跃出的鱼儿,不仅跃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跃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图景。

  今日新疆,不光是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秋日下午,凉风阵阵,沿赛里木湖眺望,碧蓝湖水与湛蓝天空相接,汇成独特的赛里木湖蓝。

  “以前能看到12米深处的石头,现在部分水域的透明度能达到16米。”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资源环境管理局林业工程师阿布都瓦力·阿布力孜一边说,一边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阿布都瓦力介绍,当地通过低碳发展、生态修复等系列措施,有效控制湖区水土流失,恢复湖滨生态空间。如今,湖清岸净,飞鸟翔集,湖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按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干部巴依尔的话讲,“我们不是靠湖吃湖,而是靠护湖兴湖。”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让地处博州最西端的温泉县也尝到了甜头。

  赏雪景、泡温泉、观雾凇、看天鹅……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里的每一处景色都美不胜收,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生态好,就是我们县的‘金字招牌’。公园把湿地景观和温泉资源、草原风情结合起来,带动了周边的民宿、餐饮、文旅产业发展。不少农牧民靠着这片湿地吃上了‘生态饭’。”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巴达玛说。

  明月出天山,丝路展新颜。今天的新疆,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高水平开放的大势,谱写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篇。(赵新明)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