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产业链上筑堡垒,互助院里暖夕阳
在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党组织牵头盘活闲置农房,建成集展示、体验、销售、康养于一体的艾文化体验馆,推出80余种艾草产品,涵盖肚脐贴、艾草茶、艾草精油等,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之前在家里带孩子,现在主要负责管理日常的销售以及身体理疗。每个月大概有四千多的收入,一年下来有五万多,在这里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质,我会好好干下去的。”十三户村艾草馆工作人员王海霞说道,她的变化是十三户村在党建引领下,人大代表助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艾草体验馆工作人员王海霞为居民理疗。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我们在这儿吃免费午餐都十年了,不仅吃得舒心,心情更敞亮!”十三户村老村长陈兴礼面对记者,话语里满是满足。这份“暖心午餐”的背后,是村人大代表主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察民情、查实情、解民忧”的活动为抓手,深入独居老人家中倾听诉求,争取到34万元专项资金,建成总面积达780平方米的两大互助院。
互助院不仅每天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还有休息室、理疗室等设施,全方位满足老人生活与精神需求。如今,两大互助院日均服务110位老人,让村里的养老生活从“将就过”变成“舒心享”,实现了从“养老”到“享老”的温暖跨越。
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幸福互助院志愿者在为老人盛饭。
民主实践进社区,治理增效民心暖
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推动代表之家迭代升级,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社区人大代表扎根网格,通过“代表流动服务岗”倾听民意,形成“需求由民提、方案同民议、成效听民评、决议让民定”的闭环机制。
粮泰小区是柳树巷社区的一个典型。人大代表李军向记者介绍:“2024年,柳树巷社区将昌吉市粮食局闲置洗澡堂改造为粮泰小区网格党支部阵地,打造集理疗养生、理发、缝纫、休闲娱乐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幸福共同体”。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缺位、矛盾频发”的难题,社区党组织响应居民提议,在人大代表建议下,成立昌吉柳盛祥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法人,整合闲置资源、吸纳下岗工人和退役军人,以“公益性+市场化”模式实现“自我造血”——收益反哺居民,服务覆盖424户1100余人。”
“在这里冬天冻不着,夏天晒不着,理发、按摩、打牌都方便,志愿者们的服务态度也很好。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打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舒服!”68岁的粮泰小区居民宋学明说。
新疆昌吉市粮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志愿者在为居民理发。
疏堵结合解难题,烟火气里见民主
“四年前我和妻子从哈尔滨来到昌吉,总是大街上跑着卖水果;现在有了固定摊位,还免了我的摊位费,日子踏实多了!”芦胜杰是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虹织邻里集市”爱心摊位的受益者,因为有三级残疾,经人大代表反映,社区帮他免了摊位费。
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虹织邻里集市爱心摊位摊主芦胜杰在整理摊位。
针对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40年的老大难问题,社区“代表之家”组织代表走访调研,代表们摒弃“堵”的思路,通过民主协商,利用闲置空地建成“虹织邻里集市”,设置68个摊位,预留3个爱心摊位减免费用,帮助低收入家庭灵活就业,并实行“五统一”管理。
昌吉州人大代表、毛纺厂社区党总支书记热孜亚•阿布力米提介绍,集市实行“统一划线、统一准入、统一编号、统一管理、统一收集”,摊位费由居民民主决定,人大代表通过人性化监督实现常态化管理。这一举措既维护市容环境,又保留城市烟火气,赢得居民和摊贩的一致好评。
昌吉市通过党建引领、代表发力、群众参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十三户村的艾草飘香、幸福食堂,到柳树巷社区的党群服务驿站,再到毛纺厂社区的便民集市,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知可感的生活温度、治理力度和发展速度。
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强代表履职平台、创新民主实践形式,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破解了一批基层治理难题,培育了特色产业,增进了民生福祉,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昌吉实践”,为全疆乃至全国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和有力支撑。(迪丽娜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