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小新探宝记|千年的石窟 故事的海洋-新华网
2025 08/19 10:39:35
来源:新华网

疆小新探宝记|千年的石窟 故事的海洋

字体:

  穿梭千年时光,阅遍丝路芳华。大家好,我是疆小新!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东南60余公里处,雀儿塔格山北麓的木扎特河东岸断崖上,有着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开凿时代最早、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处石窟群——克孜尔石窟。

  

  这处石窟群大约建于公元3世纪,经过漫长的修建与后世不断的修缮维护,现存编号洞窟349个,壁画面积近4000平方米。

  在历史的沧桑中,克孜尔石窟曾遭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残存雕塑已是凤毛麟角,而数量最多、保存较好的壁画则成为克孜尔石窟最珍贵的遗存。

  克孜尔石窟的壁画题材主要是与释迦牟尼有关的种种事迹,包括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分别多达一百多种,佛传故事也有六十多种。因此,克孜尔石窟又被誉为“故事的海洋”。

  走进石窟,昏暗的光线下,以蓝绿为主的多种色彩山峦叠嶂般铺满墙壁与券顶,画面繁复而有序,平衡且庄严。这些“山峦”是一个个菱形格,每个菱形格中都绘制着故事,许多是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大多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智慧、奉献、诚信、尊老爱幼”等价值理念。

  充满智慧的先民们用壁画中独特的人物造型、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让那段多元文化在此交流、交融的时光永远凝固,为今人留下回溯历史变迁、探寻文明交融之窗。

  拜城县历史上是龟兹古国的所在地。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重要的城邦国之一。在两汉时期,这里地处西域要地,交汇东西,融通中外。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东西方文化艺术在这里邂逅交融,留下无数珍贵的遗迹遗存。 

统筹:曹志恒 牛敏 

设计制作:董志涛 盛元 李梦婷

文案助理:张琪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