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千年时光,阅遍丝路芳华。大家好,我是疆小新!
什么样的“废墟”配得上“最完美”的称赞?快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在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北缘,雅尔乃孜沟谷静静捧着一座“土城”。从高空俯瞰,这座“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形如柳叶,又似扁舟,仿佛两千多年来,一直航行在历史的瀚海烟波之中,见证着古代西域地区车师、高昌国、高昌回鹘等城邦的存在,也是研究“都护府”对边疆管理及影响的重要史料。
交河故城的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整座城依自然地势而建,由未经焙烧的生土构筑。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通过“向下掏挖,先打井、再建房”的方式“挖”出了这座嵌在地下的城市。
公元640年,唐朝在这座城内,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安西都护府,以此开启了中央政权对西域治理更为完备的时代,让交河成为天山南麓乃至整个西域的行政、军事、交通、宗教中心。
繁盛时期,这座城南部是建筑密集、烟火气十足的居民生活区;中部是威严大气的官署区;北部是规模宏大的寺院区……“交河”一度成为边塞、西域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文人骚客的笔下。
如今,历经2300多年风雨洗礼,漫长的沉寂时光让一切繁华都化作了土,踏过千年前汉人、粟特人、回鹘人在此留下的印记,行走在故城的残垣断壁间,城墙、街巷、佛寺、官署、作坊、民居等痕迹仍清晰可辨。交河故城虽为“废墟”,却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遗址,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历史源源不断提供着珍贵史料和有力证据。
统筹:曹志恒 牛敏
设计制作:董志涛 盛元 李梦婷
文案助理:张琪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