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3日电 题:新疆昌吉十三户村:艾叶飘香产业兴
新华社记者朱舜、古扎丽努尔
夏秋之交,走进位于天山北坡的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艾草种植基地里阵阵艾叶香随风飘来。
田地里,收割完的艾草被打成一个个整齐的长方体草捆,间隔均匀地排列着,后续将被运往加工打绒车间。
当地村民介绍,这是今年收割的第二茬艾草。由于昼夜温差大,夏季日照时间长,这里成为艾草生长的理想之地,种植的艾草一年能收割三茬,到今年9月底还能再收获一次。
十三户村和艾草结缘始于2022年。此前,村两委经过长达3年的深入调研,敏锐捕捉到艾草产业商机,决心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当年十三户村从河南省南阳市引进宛艾,开始在100亩村集体土地上试种。试种成功后,十三户村的艾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种植面积已超过700亩。
得益于福建援疆资金的支持,十三户村建成约1200平方米的艾草加工打绒车间。截至目前已加工艾草100多吨,生产艾绒、艾柱、艾条等多种产品。
小小艾草,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草”。十三户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丰建军介绍,每亩艾草的净利润能达到1000多元,比棉花等农作物收益更高,而且种一年可以收六七年,后期投资少,越来越多村民愿意种植艾草。
当地生产的艾草品质佳,艾蒿素含量和精油含量较其他地区更高,很多游客慕名来到村里购买艾草产品,前来洽谈合作的商户也多了起来。十三户村逐步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为一体的艾草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艾草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不少村民从艾草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中获益,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进村里的艾草体验馆,理疗师庞艳正在为村里的老人做艾灸。“肚脐连着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庞艳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相关的艾灸知识。庞艳是十三户村的村民,因为对艾草文化非常感兴趣,经过专业培训,学习艾灸技艺,成为体验馆的一名理疗师。
“我自己就是艾灸的受益者,通过做艾灸改善了寒湿体质,调理了身体。如今在体验馆工作,既能照顾到家里的孩子,又能每月增收3000多元。”庞艳说。
十三户村的艾草加工打绒车间项目,已成为福建产业援疆的重要成果。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产业组组长、昌吉市商务和工信局副局长陈坚钊说,下一步将继续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赋能、市场对接的全链条帮扶,在产业援疆上继续发力,助力昌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十三户村还与新疆农科院开展合作,加快培育新疆的艾草种质资源。如今种苗已经销往南北疆多地,包括沙雅县、吉木萨尔县、阿勒泰地区等,未来更多艾草会在新疆地区扎根、生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