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新疆博物馆获悉:该馆“我在博物馆里画文物”活动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网累计浏览量已突破35万次,互动数超过4万人次,吸引2000余人参与,并入选“全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案例”。
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介绍,这项每月举办一次的活动,邀请公众以馆藏海兽葡萄纹铜镜、莲纹陶罐、彩绘打马球俑、彩绘泥塑戴面具舞蹈俑、彩绘泥塑镇墓兽、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狮虎形金箔饰、贴饼玻璃杯、彩绘伏羲女娲绢画、彩绘天王踏鬼木俑、伏听俑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等文物为对象进行创意绘画。参与者涵盖5岁孩童到专业画家,他们通过画笔与创意,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实现“破圈”重生。
当画笔描绘文物轮廓,沉睡于展柜中的历史遗珍在画纸上焕发生机。网友们的创作视角各异:藤蔓盘绕的铜镜仿佛传来商队驼铃;莲纹陶罐绽放梅花与莲荷;彩绘打马球俑挥杆奔腾;戴面具舞蹈俑传达对生活的祈愿;戴帷帽的仕女风采奕奕;伏羲女娲绢画再续创世传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则将古老谶语化作炽热的家国情怀……每一笔、每一处构思,都凝结着创作者与文物跨越时空的对话。
活动见证了参与者的热情与创意:网友“米拉文”连续12个月打卡,在她笔下,镇墓兽守护幽暗安宁,雍容仕女手持贴饼玻璃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则陪伴主人征战沙场。网友“沙梨”凭借对历史的挚爱连续11个月用水彩描绘文物,她的画作让戴帷帽仕女泥俑形象可亲,戴面具舞蹈俑、抚琴俑与击鼓俑共舞祈祥,贴饼玻璃杯幻化成金币与粉蛇献瑞,寄托新年祝福。网友“奔跑的馕饼子”则以现代视角解构文物故事:拥有“粉红豹”同款皮肤的镇墓兽、融入非遗窗花元素的狮虎形金箔饰、怀抱元宝寓意“马上有钱”的仕女俑、“拒绝画饼”的贴饼玻璃杯、踏小鬼驱霉运带来好运的天王踏鬼木俑……这些作品表达了当下人们“务实”的期盼,让古老文物完成一次趣味十足的时空穿越。
关懿表示:“这些文物如同粒粒种子,在一年时光里生根发芽,最终生长为一片连接古今的森林,生动见证着多元文化在新疆大地的交往交流交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通讯员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