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们还会在疆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基层,用更多有温度的作品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7月10日,在温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书画捐赠仪式上,新疆画院院长努尔买买提·俄力玛洪说。至此,自治区美术书法“石榴籽”文艺小分队赴阿克苏地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结束。24位书画家历时13天,足迹遍布阿克苏地区各县市,累计行程数千公里,深入乡村、校园、非遗工坊等地,进行采风创作,举办培训、捐赠作品,留下700余幅饱含深情的书画作品,为推进文化润疆写下生动注脚。
自治区美术书法“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在库车市捐赠作品进行合影留念。红梅 摄
“这幅画描绘的正是我们旅游度假村的样子。”在阿瓦提县文化馆,农民画家乃比江·阿布都热合曼驻足于新疆画院画家高丽花作品《花海》前久久不愿离去。在新和县加依村,新疆画院副院长李冬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努尔冬·司马义绘制肖像画,用灵动笔墨定格乐器制作大师的风采。油画家赵俊的三联画《后继有人》,将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成为展览焦点。
自治区美术书法“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在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开展书法培训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摄
从阿克苏市巴格其村苹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到沙雅县非遗工坊里匠人的专注神情,再到新和县唐安西都护府文化园的古今交融场景,一幅幅作品生动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活力与温度。“这些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库车市市民阿依莱曼·努尔提望着画展中熟悉的街景,不禁感慨。“石榴籽”文艺小分队的书画家们深入库车市各乡镇,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果园里的丰收图景、村落中的新貌变迁,化作写生作品中的鲜活素材。
自治区美术书法“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在温宿县天山神木园景区写生。资料图
书画家们每到一处,都坚持“现场创作+成品捐赠”的方式,在田间地头捕捉生活气息,于古迹村落提炼文化精髓。这种带着泥土气息的创作与捐赠,不仅让艺术作品接上地气,更让文化服务真正扎根基层土壤,直抵群众心坎。
乌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上,40幅源自“石榴籽”文艺小分队书画家们对乌什县自然人文即时捕捉的写生作品,引人注目。“走在这片土地上,目之所及都是感动,我们将这些真切感受全倾注在笔端,用作品表达对乌什的热爱。”新疆画院画家徐江峰说。
自治区美术书法“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在拜城县开展书画培训活动。红梅 摄
“老师,能再示范一次篆书笔法吗?”在柯坪县书法培训现场,书法爱好者们围着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程配建不愿散去。“石榴籽”文艺小分队书画家们采用“培训+创作”模式,在阿克苏各地开设书画培训专项课堂,为众多基层文化工作者与爱好者们传授技法,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沙雅县书法和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又介难忘书法家的篆书示范:“民族团结主题创作让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希望能够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阿克苏市美术教师阿力木·阿不来提在参加风景写生培训后收获颇丰:“我学到更多色彩、用笔技法,这些技巧在教学中,也能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画中。”
努尔买买提·俄力玛洪表示,此次文化志愿服务不仅为艺术家们搭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平台,也让艺术家们在与基层群众的深度交融中,触摸到时代脉搏、汲取到创作养分。未来,艺术家们将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以笔墨丹青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