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克拉玛依高新区广袤的盐碱荒漠上,“芦竹生态链项目”正稳步推进。
克拉玛地处干旱的准噶尔盆地西缘,土壤盐渍化、荒漠化问题突出,作为石油城市,面临废弃油田土壤石油烃污染存量大、传统修复成本高,以及垃圾焚烧飞灰、炉渣处理难等问题。
广东东篱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篱智云)是专注生物技术、生态修复、智慧管养领域的科技公司,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优秀奖、入选胡润U35中国创业先锋榜;
由东篱智云主导的“芦竹生态链项目”,通过引入耐盐碱、抗逆性强、生物量大的新优芦竹品种——金竹草,结合自主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以AI技术赋能精准修复生态脆弱区。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推动克拉玛依“生态修复-产业增值-民生改善”协同发展,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
戈壁焕新:金竹草扎根盐碱显成效
金竹草根系发达,有效防风固沙,并具有显著的固氮能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吸收盐分和重金属,改良土壤性质。能与微生物协同,显著增强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还原作用及对飞灰、炉渣的生物修复效果,为当地乃至新疆地区提供了可持续的低成本治理方案。
协同赋能:精准服务护航项目落地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克拉玛依高新区卓越的营商环境和多方协同。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该项目与其绿色发展战略的契合度,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提供全方位保障。通过完善的基建配套(如高效给水管网)、精准的政策扶持(专项资金、土地、人员保障)以及专业的“一站式”服务团队,为项目扫清障碍,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的成功是克拉玛依多部门协作的结果:商务局促进下游产业链整合与市场对接;自然资源局提供土地政策支持和本底数据;高新区管委会提供生态链企业建设政策支持;市林草局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生态监测,形成合力推动项目发展。
同时新疆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深度参与项目,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指导和科研支撑;广东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为项目带来了先进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及飞灰、炉渣生物还原理念和技术。
温飞东同志作为原援疆干部,虽已调任,但仍时刻心系新疆发展,为本次广东东篱与克拉玛依高新区的合作架起关键桥梁。在任时,他提出的“市场机制援疆新模式”在新疆戈壁滩上筑起了一座联结粤喀的“共赢之城”。而今天,他依然冲在援疆“一线”,用“生态援疆、科技援疆、产业援疆”的创新方略,为项目构建了科学清晰的行动蓝图。
绿色前景:从修复到产业的跃升
金竹草的成功种植,不仅标志着盐碱地生态复苏的开始,更打开了绿色产业的大门。作为优质的饲料、板材、纺织原料,特别是新型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质能源原料,金竹草的规模化种植为后续发展生物质燃料、生物基材料等产业铺平道路。克拉玛依高新区正以该项目为核心节点,积极谋划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生态修复-原料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应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目标实现“治理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2025年5月22日,双方签订项目框架协议,标志着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新疆克拉玛依“芦竹生态链项目”通过“企业实施-政府支持-科研支撑-援疆助力”的四维联动,创造了盐碱地治理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新模式。金竹草以其坚韧生命力为戈壁披上绿装,是科技创新与政企研紧密合作的成果,展现了粤疆协作的典范。项目不仅为克拉玛依筑起绿色生态屏障,播撒了绿色产业种子,更为干旱区盐碱地及石油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克拉玛依方案”。
克拉玛依高新区以新型产业思维推动生态治理,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当地在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领域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