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够以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公司)技术工作者的身份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我倍感荣幸,更心怀敬畏,深知责任千钧。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在西部能源国脉上挥洒青春的‘管道守护者’,属于每一名为祖国能源安全奋战的管网人!”4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现场,身着橙色工装的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沈登海说道。
图为沈登海在对GE燃气发生器5号轴承内圈进行现场检查。西部管道公司 供图
最讲政治最有信仰的铁军奋进者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必须攥在自己手里!”这是沈登海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始终牢记党和国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使命,将破解“卡脖子”难题视为己任。从青藏高原到戈壁荒漠,从压缩机组的安装调试到故障抢修,公司所有压缩机组几乎都与他有过“亲密接触”。同事们笑称:“沈工的手机是‘设备急诊热线’,他的工具箱就是‘移动技术库’。”
2016年,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站,压缩机因入口导叶螺栓断裂,导致转子损伤不能投产,他系统对比西二线、西三线压缩机的机芯、端盖、密封等图纸资料,指出了GE公司PCL600系列压缩机的入口导叶设计缺陷,为公司节省了十台机组改造费用约500万元,维护了公司正当利益、推动了西气东输三线机组投产工作。
“有问题,你们随时联系我,我24小时在线。”这是他在首次GE机组动力涡轮大修后对现场发出的庄重承诺。2019年7月,他带领团队历时40余天攻克GE机组首台套动力涡轮检修难题,至此,标志着西部管道公司完全突破在役所有机型现场大修技术。“哪里有突出问题,哪里就有沈登海的影子”,这是机械技术服务部部长田永文对沈登海同志的中肯评价。
图为沈登海正在进行干气密封实训平台调试。西部管道公司供图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铁军引领者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大动脉”,西气东输管线的核心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昂的采购与维护成本成为行业痛点。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沈登海立下军令状:“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攥在我们自己手里!”数百个日夜的图纸推演、上千次试验数据比对,最终主导完成“天然气长输管道离心压缩机进口干气密封国产化维修”及“15MPa国产干气密封研制应用”,将单套采购成本从进口原厂的近100万元压缩至20万元,累计为公司节约备件采购及维修费用超5000万元。更关键的是,这一突破带动国内产业链技术升级,使我国干气密封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从航改型燃气轮机到进口过滤器滤芯,沈登海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逐个击破技术壁垒。他主导完成GS16燃料气计量阀、离合器国产化替代,攻克进口阿特拉斯空压机自主维修难题,实现进口压缩机矿物油国内替代等12项关键设备自主维修与国产化应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打头阵,逐步实现了西气东输管线中7类进口压缩机组、GE燃气轮机现场模块化检修、压气机叶片更换等关键设备及零部件核心技术自主攻关。用实际行动再一次打破了外国厂家“这个技术难度很大,你们干不了”的魔咒!
图为沈登海(左一)带领技术人员解体检查执行机构。西部管道公司 供图
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铁军传承者
沈登海的徒弟陈静波说:“师傅在我们心中,不仅是技艺精湛的领路人,更是踏实敬业的楷模。他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道工序;以毫无保留的耐心,手把手教会我们技能的真谛。”
“技术可以迭代,但匠心需要传承。”秉持这一信念,沈登海在现场开设“移动课堂”,组织青年突击队冲锋检修一线,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让年轻人在实战中淬炼成长,团队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学习钻研氛围,培养了一批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
无论是机器轰鸣的检修现场,还是灯火通明的办公场所,“这个问题,我给你讲讲”这句口头禅,已成为沈登海倾囊相授的鲜明注脚。从密封系统优化到滑油故障诊断,从结构原理拆解到性能分析推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将技术“秘籍”掰开揉碎。二十余年来,他累计带徒近百人,培养出数十名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更在团队中播撒下“传帮带”的种子。青年技术员小李感慨:“沈工不仅教技术,更教我们如何用责任心守护每台设备。”
十年来,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自治区总工会“关键核心技术创造性优秀创新成果”“劳模引领性优秀创新成果”、自治区和公司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等30余项成果,都是他“追梦”的见证。
荣誉背后,是沈登海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荣誉加身,沈登海依然穿梭在轰鸣的压缩机厂房,这位“国脉守护者”的故事,仍在书写。他将继续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与工匠的执着,以“技术尖兵”的姿态,用精益求精诠释管网铁军的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