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弃婴

在交谈中,巴合提古丽得知,怀中的男婴还未满半岁,出生不久便被遗弃在当地医院的卫生间里,襁褓中只有一张写有出生日期和“希望好心人收养”字样的纸条。母爱的本能驱使她心生怜爱,她小心翼翼地抱过婴儿,轻轻抚摸着,婴儿很快停止了啼哭。她这才仔细打量起来,婴儿白白胖胖,还有两颗萌生的乳牙,十分讨人喜欢,她摩挲着他的小手,久久不愿松开。
谈及过往,巴合提古丽几度哽咽,不禁潸然泪下。
从乌苏市民政局出来,她一瘸一拐往家赶。一路上,她不时低头,看了又看,亲了又亲。“我有儿子了,宝贝可要健健康康,长大成人。”她呢喃着,满心欢喜。想到即将面对丈夫,她又有些忐忑。春光下,她和孩子的身影融为一体。彼时,她想不到,两人将成为彼此牵绊最深的亲人。
麻绳专挑细处断

夕阳下,巴合提古丽牵着巴合提亚的手外出散步。
巴合提亚被确诊为脑瘫后,考虑到巴合提古丽家的实际情况,乌苏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建议她放弃领养,丈夫更是态度强硬:“这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要,要了也是累赘。”这让她陷入两难。深夜,农家院昏黄的灯光下,夫妻俩久久未眠,丈夫紧锁眉头,喋喋不休,她眼眶泛红,默默地轻拍巴合提亚的后背,偶尔抬起头来看向丈夫,嘴唇翕动。待怀里的孩子熟睡后,她缓缓站起身,硬气地说:“孩子已经被抛弃过一次,不能再被抛弃了!”
丈夫不愿再管这个苦命的孩子,酗酒成为他消磨苦难生活的唯一方式。他始终不能理解妻子为什么非要坚定地收养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脑瘫儿?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一向软弱的妻子态度为何变得如此强硬?
巴合提古丽给巴合提亚收拾衣物。
26载含辛茹苦

小小年纪就病魔缠身,先天性运动发育迟缓……当其他孩子快乐地奔跑、嬉闹,享受童年乐趣时,巴合提亚却连站立都无法做到,只能久卧在床,由于没有自控能力,大小便失禁是常态。即使排泄物沾到身上,巴合提古丽也没有丝毫嫌弃,舍不得花钱买尿布湿,她就动手做尿布给孩子用,脏了就洗,洗了再用,把他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可让她忧心忡忡的是,孩子6岁了还不会走路,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为了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巴合提古丽坚持给巴合提亚做康复训练,不会站,就循序渐进教他扶物保持平衡;不会走,就牵着他的手从迈步开始反复引导……常人轻而易举的动作,对于巴合提亚来说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在巴合提古丽的搀扶下,巴合提亚尝试用脚尖着地学挪步,但成千上万次机械式的练习,让他几近崩溃,常常大声叫喊,手扯衣领宣泄情绪。巴合提古丽始终在他左右,给他安抚、拥抱和鼓励。从一言不发到能听会说,从蹒跚学步到跌跌撞撞,年复一年,母子俩就这样熬了过来,在巴合提亚10岁时,竟奇迹般学会了走路。
2011年,女儿努尔古丽·居满拜升入高中,巴合提古丽向政府申请了学校附近的廉租房,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她家的情况后,热心地给她介绍了一份环卫工的工作。巴合提亚怎么办?思来想去,她决定把巴合提亚带在身边。此后10年,人们时常在街头巷尾看见一对特殊的环卫工母子,他们寸步不离、风雨同行,寒冬酷暑清街扫巷从不缺勤。
冬去春来,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努尔古丽很争气,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特岗教师,成为当地一所幼儿园的幼师。她也曾试图追逐梦想和远方,但心中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家人。最终,她毅然回到家乡挑起生活的重担,决心好好照顾母亲和弟弟。

相牵的双手背后是牵绊的一生。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沐浴着巴合提古丽一家。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三口从土坯房搬进50多平方米的生活保障房,母子俩享受到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巴合提古丽参与当地民宿旅游产业发展,每年有了分红收益。农五队干部隔三差五走访入户,帮助她家解决实际困难。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邻里乡亲看在眼里,也都替她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