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勤学勤业新南疆

作者: 丁建刚 孙哲    来源: 《瞭望》    日期: 2021-10-11

2020年5月18日,新疆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小学,支教老师马坤和学生们在一起 王菲摄

  ◇截至去年底,新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达9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82%

  ◇22岁的阿里木江·卡迪尔当下最得意的事,莫过于他的每月收入超过了父亲,他也由此成为家中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长期驻村住户的于田县干部张磊发现,随着就学、就业情况的改变,南疆乡村热闹的时间点也悄然变了:早晚越来越热闹,中午反倒冷清了

  大漠胡杨,绿洲人家,丝路遗址……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自然风光令人向往。勤学、勤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南疆乡亲近年来的崭新精神面貌,更令人印象深刻。

  适龄儿童人人上学,没有了失学之忧和辍学之痛,家家户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几乎人人就业,南疆乡村惯见的蹲墙根晒太阳、整日无所事事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见证着南疆社会发展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小巴郎”都是读书郎

  曾经一段时间,南疆乡村里光着脚、尘土满面的孩子随处可见。如今,这样的情形几乎消失。

  新疆的深秋分外美丽。《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乘车行驶在南疆乡村公路上,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院落宁静,村民们或在田间劳动,或在邻近工厂工作。来到和田地区和田县布扎克乡库木村幼儿园,操场上热闹的声浪扑面而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玩滑梯、跳蹦床。

  “家长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幼儿园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父母们都很放心。”园长阿尔孜古丽·阿力木说,幼儿园共有240个孩子,14名专职教师。学校按照健康、社会、语言、艺术和科学设置课程,孩子们还可享受到免费的早餐和午餐。

  近年来,南疆四地州持续推进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实现农村幼儿园应建尽建、4岁至6岁学前儿童“应入尽入”,像库木村幼儿园这样的校舍和师资配备已成为南疆乡镇的标配。

  此外,国家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不断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启动农村寄宿学校工程、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教育扶贫举措、特岗教师计划、对口援疆省市教育援助等一系列教育惠民举措,帮助当地提升软硬件,为南疆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托底,改变了数百万南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命运。

  去年10月,和田市朝阳教学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整合了和田多所小学、中学,成为该地区规模最大的一贯制教育产业园区。走进初中部校区可以看到,教室宽敞明亮,宿舍干净整洁。由于学校提供了完善的住宿条件,刚升入初三的图玛日斯·艾尔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了住校,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业之中。“我的家乡紧邻沙漠,未来我想报考厦门大学,去海边生活学习。”图玛日斯对记者说。

  在维吾尔语中,男孩子被称为“巴郎”,女孩子则是“克孜巴郎”。像图玛日斯一样,南疆少年儿童如今人人都是读书郎。

  截至去年底,新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达9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82%,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学的目标全面实现,南疆地区全面落实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教育发展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小巴郎”人人读书,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一切得来并不容易。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落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资金198.4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校舍面积647万平方米,其中南疆四地州就有415万平方米。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疫情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针对南疆地区相对贫困的现实,新疆还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补贴伙食费、校服费,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跟踪受资助学生就学、资助情况,做到“实时监测、即时预警、未返即防”,确保每个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行走在南疆乡村可以看到,这里的校舍就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建筑。记者所到之处,不少维吾尔乡亲发自内心地表达感激之情,他们切身体会到,国家和对口援疆省市的倾力支持,让每个家庭和孩子都充满希望。

  老裁缝走上流水线

  在和田地区洛浦县铁热克艾日克村,老裁缝麦合木提尼亚孜·扎克尔,进入离家不远的服装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因为手艺好,厂里还给他分配了学徒,让他指导刚招聘的女工。

  老裁缝走上工业流水线,正是南疆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的生动例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五年间新疆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33万人次,南疆四地州提前完成3年10万贫困人口就业计划。

  在推动南疆发展的规划蓝图上,新疆计划通过发展纺织服装、电子加工等产业,为和田、喀什等地创造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随着各项扶持政策到位,越来越多的南疆农民走出家门,就地就近就业或进城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开阔了眼界。

  在内地省市对口支援下,南疆地区的企业和工厂多了起来,为了吸纳很少出远门的少数民族居民,一些企业把加工、装配车间设在村庄,方便妇女就近打工。记者从和田地委了解到,短短几年间,当地七八万人进入企业务工,其中60%以上是妇女。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重点在青年。22岁的阿里木江·卡迪尔当下最得意的事,莫过于他的每月收入超过了父亲。他由此成为了家中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去年,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铁热木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中专毕业的阿里木江来到新疆美比特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这让阿里木江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便掌握了工序要领。踏实勤奋的他被任命为肉鸡部切件班长,每月收入4100元。“有了稳定的工作,我现在很踏实。”阿里木江说。

  记者在阿克苏、和田等地走访发现,一年来各地持续加大就业惠民政策力度,帮助不少像阿里木江一样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就业创业。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62万人,全区就业总人数超过1300万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0%。

  为了帮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南疆各地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优势。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距离边境仅60公里,巍峨的天山托木尔峰下,蜿蜒的柏油路通向云雾缭绕的山间,两旁别具风格的民宿错落有致。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短视频宣传推介,在当地打造“归园田居·塔村”高山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变身网红旅游村。

  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生阿依古丽·色买提回到家乡与父母一起开办了农家乐。“以前村里啥也没有,年轻人就算想留下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开展生态旅游后,游客越来越多,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阿依古丽说。

  今年1~9月,塔格拉克村共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旅游收入274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

  每个村庄都在喧闹中醒来

  因为长期驻村住户,于田县干部张磊敏锐地发现,随着就学、就业情况的改变,南疆乡村热闹的时间点也悄然变了:早晚越来越热闹,中午反倒冷清了。

  清晨,每个村庄都在喧闹中醒来。所有适龄青少年全部入学,家家户户早起做饭,再送孩子到学校。有些结伴的小孩子一路嬉戏而行,笑声洒落在村里。

  随着一批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相继建成,过去闲在家里的妇女纷纷进厂务工。每天早晨,忙完孩子的早饭,她们会骑上电动车,轻快地奔向厂区。记者在和田县巴格其镇巴扎博依村看到,清晨的村道上,五颜六色的电动车排成长长的一列行进,头盔下的一张张笑脸,构成如今南疆乡村特有的画面。

  而过去,南疆乡村的“热点”多出现在中午。日上三竿,村民才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蹲在树下或墙根下说笑。中午一过,太阳明晃晃地照射下来,村民们又纷纷躲回家里。

  乡村“热点”时间的迁移,是南疆社会变化的一个侧面。

  就学、就业全覆盖和相互衔接,为南疆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中国人口增长最快、年轻群体较多的南疆地区,青少年全面接受教育、新生劳动力充分就业,不仅有利于个体和家庭,也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力基础。

  两个全覆盖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一批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受益人口持续增多。

  南疆青少年人人上学和越来越多妇女务工挣钱,文明新风进村入户,有力对冲了宗教极端主义的侵蚀,孩子不进学校、妇女不出家门的禁锢被彻底打破,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成为新时尚。

  “如今的南疆年轻群体人人有学上、个个有工作,用心培养好年轻一代,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一名南疆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南疆青少年儿童群体人数众多,有效解决就学和就业问题,正是立足长远解决南疆的发展问题。

  如今的南疆,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为各族劳动者畅通了奋斗成功的渠道、搭设了人生出彩的舞台,南疆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45371